2013年11月12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个半月后,同年12月30日,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会议召开,决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由习近平任组长。该小组负责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改革是最大红利,也是最大难点。红利需要释放,难点需要突破,一定程度上,红利释放的多少,就是衡量难点突破多少的标准。反过来,难点突破的多少,也决定着红利释放的多少,难点突破得越多,释放的红利也就越多,能够带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就越多。
深改组成立1000天来,虽然阻力很大、困难很多,有的甚至被称为很难逾越,但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领导下,仍然劈波斩浪,义无反顾,将改革不断地向前推进。1000天来,共召开了27次会议,审议了162个文件,破题诸多领域改革并出台了多个顶层设计方案,啃下了许多“硬骨头”。改革的红利,也在这样的突破中不断释放,成为推动经济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力量。
冲破了各种利益蕃篱。改革,说到底就是要对利益格局进行重新调整,解决利益格局中各种不合理的矛盾、规范各种不合理的行为,从而使利益分配能够有利于社会进步、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也正是因为需要对利益格局进行重新调整,改革的阻力也就可想而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总理等担任副组长,也就足以说明改革之重要、改革之艰难,说明新的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改革工作的高度重视。
很显然,深改组成立1000天,在打破利益格局、冲破利益蕃篱方面,决心是巨大的,效果是明显的,许多看起来很难再被打破的利益格局,也在深改组的强力推动下,正在逐步被冲破、逐步被规范。如央企负责人薪酬分配制度改革、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等,都是对现行利益分配格局的重新调整,也是对利益集团分配行为的重新调整。
啃下了各种“硬骨头”。何谓冲破利益蕃篱,何谓对利益格局进行重新调整,说白了,就是啃“硬骨头”。如果“硬骨头”都拿下了,改革之路也就平坦了。特别是起步阶段,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和魄力,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毅力,是很难拿下一个个的“硬骨头”的。
而从深改组成立1000天的情况来看,啃下的“硬骨头”不可谓不多,也不可谓不让人肃然起敬。国企改革、财税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司法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等,这些听起来都是各种矛盾缠绕、各种问题困扰、各种阻力聚集的行业、部门和领域,在深改组的领导下,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啃下了大量“硬骨头”。
掌握了改革主动权。虽然在深改组成立之前,围绕如何推进改革,也有各种各样的争论,有各种各样的想法,甚至有的人还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但是,深改组的成立,就意味着围绕要不要改的争论必须终结,需要讨论的是如何推进改革,如何把改革向纵深推进。
从深改组成立1000天的情况来看,改革的效率是非常高的,力度也是非常大的,取得的成果也是令人满意的。尤其是各种难点被突破、阻力被冲破,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到了新的希望,也充满了新的期待。譬如户籍制度改革,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走向,决定着城乡差别如何缩小的目标。再如国企改革,不仅关系国企民企的地位能否平等,关系国企的活力能否增强,更关系国民经济的格局如何调整与优化。深改组在这方面,显然也有了充分的考虑,国企改革的各种顶层设计方案,也已经逐步出台到位。可以这样说,经过深改组1000天的艰难探索和积极努力,已经掌握了新一轮改革的主动权,为将改革向纵深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增强了民众支持改革的信心。上一轮改革,是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直接推动下启动的,也是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下完成的。正是因为人大人民群众对改革充满信心、充满期待,所以,改革推动的力量就非常强大,改革的效率也比想象的要好,改革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的利益也远超预期。
新一轮改革,同样需要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很显然,从深改组成立1000天的情况来看,无论哪方面的改革,也无论解决哪方面的问题,都把人民是否满意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都突出了以人民利益为最高目标的原则,从而大大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改革的支持、对改革的信心。譬如教育改革、譬如环境改革、譬如价格改革等,多数都是与民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是为人大人民群众解决问题的。所以,新一轮改革的定位是非常准确的,深改组成立1000天来的工作是在广大人民群众满意的目光中向前推进的。
总之,深改组成立1000天来,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阻力,但是,没有在阻力面前退缩,更没有因为有阻力而放弃改革,162份改革文件的出台,就能够充分证明深改组在改革问题上的态度,说明中央推进改革的决心。深改组1000天交出的答卷,是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的,也可以说是一份靓丽的答卷。
[责任编辑: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