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经济高速增长中所独有的“潼南现象” 新华网发 (甘红兵摄)
新华网重庆9月26日电(王龙博)在离城区不远的工业园区内,冯文君举着一款大屏幕的智能手机说,“这可是真正意义上的‘潼南造’。”仅仅两年前,冯文君和他的企业还在深圳。如今,作为万沙科技集团的董事长,他已经在考虑将智能手机的研发中心西迁至潼南。
作为曾经人们口中的 “西部菜都”,潼南位于重庆城区的西北部。在重庆经济增速连续十个季度领跑全国的背景下,潼南经济增速在重庆各区县中也连续名列前茅:2015年,潼南GDP同比增长12.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9%,在重庆38个区县中均实现了领跑;今年上半年,潼南GDP同比增长11.9%,增速名列重庆全市第2;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3%,增速继续位列重庆第一……
一个曾经因油菜花而广为人知的小城市,正在书写着重庆经济高速增长中所独有的“潼南现象”。而现象背后体现的,是重庆市近年来通过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取得明显成效的缩影。
三年时间就再造了一个“潼南工业”
每年的三月,是潼南数十万亩油菜花争相绽放的时节。在重庆,提起潼南,人们记忆中的印象就是油菜花或者“重庆的菜篮子”。但是,这样的印象只适用于三年前。
过去三年时间里,工业迅速成为潼南“经济动车”中的新引擎。数据显示,潼南工业总产值已经连续三年翻番增长,成为对经济支撑力最大的产业。潼南当地的官员兴奋地说,这相当于三年时间就再造了一个“潼南工业”。
“潼南工业的快速发展,真正得益于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潼南区发改委副主任骆洁说。
自2013年起,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因素,重庆38个区县被划分为五个功能区域,并辅以产业、财政、考核等50多项政策措施,推动资源要素向各功能区域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聚集。潼南被划入城市发展新区,这一区域被认为是重庆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
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潼南以手机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121.08亿元,同比增长28.4%,成为潼南工业发展的“领头羊“。作为潼南区经信委副主任,卜艳红对当地电子信息产业从无到有的过程记忆犹新。“潼南从园区平台、骨干企业、产业集群和要素保障入手,硬生生打造出了一个以手机为主的产业集群。”根据规划,潼南今年将力争全年完成手机产量7000万台,实现产值200亿元。
在潼南,产业集群的思路并不局限在电子信息产业。自2009年以来,通过招商引资,潼南逐渐形成了一个600余家灯饰销售企业集聚的销售市场,产品辐射周边市场。围绕这一现场的市场,潼南通过吸引生产企业入驻,延长产业链,打造成了一个灯饰销售企业达800多家、生产性企业60余家的全产业链集群。今年上半年,潼南区以灯饰产业链条为主的消费品工业实现产值38.86亿元。
“潼南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为支撑,目前以此为基础的清洁能源产业集群也已起步。”卜艳红说,目前,凯益特殊气体、LNG加工厂、阿尔法石油等关联企业都已相继入驻,上半年潼南清洁能源产业实现产值8.15亿元。增速达156.1%。
三年时间就再造了一个“潼南工业” 新华网发
产业集群思路下潼南经济后劲十足
“202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2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210亿元,建成重庆重要的新型工业基地。”
这是潼南区十三五规划中清清楚楚写明的目标。时间倒回到三年前,这是潼南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产业集群思路下,潼南未来以集群化、智能化发展为基本路径,做大做强电子信息、天然气及精细化工、消费品工业三大优势产业,推进机械加工向现代装备制造转型,培育新材料产业等一系列规划,将这一目标变得不再遥不可及。
如今,在潼南工业园区东区,一个名为巨科环保电镀工业园的项目正在加紧推进。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重庆首座电镀全产业链环保服务园区,并探索第三方治理污染的全新模式。
与国内其他环保电镀工业园只做单一环节不同,巨科环保电镀工业园今后将形成一个集电镀新工艺技术开发、电镀环保新设备研发、电镀资源在线回收、电镀工业清洁用水及电镀废酸、污水、污泥处理等于一体的电镀全产业链环保工业基地。通过促进上下游产业集群发展,在潼南形成以表面处理为依托的百亿级产业集群。
此外,潼南的目光还将智能制造作为将要发展的重点产业。不久前,潼南与大连机床集团签下协议,引进500台数控机床,生产智能装备;与广东友通集团签约,引进生产工业智能装备;与神农科技集团签约,引进生产农业智能终端产品。
近来,潼南手机产业发生了一些变化。在上半年潼南生产的3361.3万台手机中,其中智能手机产量达到了1059.3万台,同比增长高达106.7%。
据了解,作为目前的主导产业,潼南手机产业下一阶段将以发展中高档智能机,推动产业上档升级为重点,提高附加值。此外,还将拓展磁性元件、精密电子连接器等电子元器件产业。当地的“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潼南成为重庆重要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
“潼南工业快速发展的秘诀,还在于从物流、能源、资金、社会负担等各个方面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卜艳红说,比如当地财政出资1100万元建立的助保贷补偿基金,用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目前已发放贷款5100万元,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400余万元。此外,还积极推进售电侧改革,目前已有3家企业可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降低用电成本330万元。
2015年,潼南成功实现撤县设区,结束了1642年的县制历史,站上新的历史起点,迎来新的重大发展机遇。得益于近年来工业发展的积累,潼南在重庆率先实现脱贫“摘帽”,打造了全市乃至全国精准脱贫的“样本”。目前,在城市发展新区中,潼南工业体量仍居于较小的位置。但当地人说,随着“4 1”产业集群的不断壮大,潼南工业发展后劲十足,而经济增速也有望继续保持领先。(完)
[责任编辑: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