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过手机,看见最简洁、最清晰的重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路线图”……
在这里,寻找到你创新创业的风口,明确重庆创新的新理念、新政策、新路径。
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四届委员会
第九次全体会议决议
(2016年9月6日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四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四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于2016年9月5日至6日召开。市委常委会主持会议。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研究部署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工作,审议通过了《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孙政才同志讲话。黄奇帆同志就《意见》作说明。
全会认真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要求全市上下深入学习、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紧密结合重庆实际,扎扎实实抓好贯彻落实。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全会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决定着发展的速度、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决定着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面貌。只有加大创新力度,坚持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才能走出一条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嬗变之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市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大逻辑、加快发展动力转换的重大抉择。只有加大创新力度,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创新仍然是突出短板、薄弱环节
全会充分肯定了我市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取得的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不断优化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确定和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着力强化改革、开放、创新动力支撑,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统筹推进以科技创新为主的各方面创新,促进创新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
全会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从总体上看,创新仍然是我市的突出短板,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全市上下务必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定不移地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努力在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构建产业新体系、完善发展新机制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指导思想
全会提出,加快实施我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着力推动企业成为创新主体,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推进全方位开放式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加快建设西部创新中心,推动发展动力转换,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支撑。
总体目标
全会提出,加快实施我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目标是: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城市行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建成西部创新中心,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支撑。创新型经济结构基本形成,构建起知识密集、多点支撑的产业结构,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区域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创新要素集聚辐射能力显著增强,产学研协同高效,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大幅提升,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建成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一批重点专业学科,聚集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创新生态更加优化,激励创新的法规、规章和政策更加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更加严格,创新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形成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价值导向和文化氛围。
用好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
全会强调,加快实施我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重要的是用好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以深化改革破除一切阻碍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以扩大开放拓展配置创新资源的范围和能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要遵循和把握五个方面的重要理念,即坚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聚焦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战略措施,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提升价值链、完善政策链;聚焦提高社会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增强人民健康素质等重大民生问题,不断增加普惠和公共科技供给。坚持把市场作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力量。牢牢抓住市场需求、市场机制、市场主体,遵循市场规律,完善市场体系,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发挥市场对科技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和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坚持把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充分调动和激发人才的创造热情和潜力。坚持优化创新生态、厚植创新沃土。以开放视野谋划创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政务环境、营商环境、法治环境、金融环境、宜居环境。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全面创新。发挥好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与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真正把经济社会发展转移到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轨道上来。
七个着力
着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着力集聚和优化配置创新资源
着力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着力建设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
着力优化创新环境
着力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
着力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
全会要求,着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要坚持市场化取向改革,破解制约企业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打通资金、技术、市场等各个环节,增强企业创新意愿,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动重庆制造向重庆创造转变、重庆速度向重庆质量转变、重庆产品向重庆品牌转变。充分激发企业创新动力,促进企业真正成为创新决策、创新投入、创新活动和创新收益的主体。实施巴渝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计划,加快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坚持“放开、减负、解难、引导”,积极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
着力集聚和优化配置创新资源。要遵循市场规律和创新规律,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利用、开放共享,促进科技资源有机整合、高效集聚和科学配置。坚持盘活存量、做大增量,探索建立跨部门的科技资源统筹协调机制,激发社会力量增加科技投入。大力推进开放式创新,下大气力打破阻碍创新要素流动的壁垒,借助外部资源加快自身创新发展。突出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创新,围绕重点产业布局一批新项目、攻克一批新技术、建设一批新平台、发展一批新业态、推广一批新模式,推动优质创新资源向重点区域集聚,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着力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要着眼市场应用找准研究方向,推动科研项目管理、成果评审等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通道。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激励机制,深化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权等改革,有效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性障碍。强化金融对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支撑,利用资本市场支持技术创新,促进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介服务,加快发展技术交易市场,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组织体系。
着力建设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要坚持以市场机制集聚人才,以优厚待遇激励人才,以新型载体培育人才,以优质服务留住人才,以开放视野广纳人才。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力度,优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用好用活现有人才。营造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各尽所能的良好环境,探索科技人员企事业单位双向流动机制。打造优秀企业家队伍,支持企业家组织、服务、主导企业创新活动决策。
着力优化创新环境。要用好市场机制,注重改进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强化服务功能。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实行更加灵活的管理机制。围绕创新搞好公共服务,打造基础性、综合性、公益性的科技服务平台,建立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优化科技创新的法治环境,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创新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着力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要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和共性技术研发能力,增强科技创新源头供给。提升高校创新能力,深化高校科研体制改革,激发高校科技人员原始创新的积极性。加强基础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型学科建设,积极对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培育一批市级重点学科,加快国有科研院所市场化改革步伐,大力支持在渝企业和社会力量开展科学研究。
着力推动创新文化建设。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加强全民科学普及和创新教育。积极倡导良好的科研伦理和学术道德,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共同维护良好的科研和学术生态。建立健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纠错机制,努力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让创新创造成为一种价值导向、一种时代精神。
坚持全市“一盘棋”
全会强调,加强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领导。要加强组织保障,把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纳入中心工作,进一步明确目标、落实任务、细化措施,制定实施方案。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意识,提高科技创新素养,切实增强服务科技创新活动的能力。要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坚持全市“一盘棋”思想,形成推动创新强大合力。要健全创新考评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考核评价体系,完善科技创新统计监测机制。
全会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低调务实、少说多干,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加快实施我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我市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