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   正文

人民日报整版刊文论述毛泽东历史功绩

2013年12月25日 08:27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建设了一个先进的党——中国共产党

  近代以来,为了救国救民、改变旧中国的悲惨命运,无数志士仁人和各式各样的政治力量纷纷提出各自的救国主张,有改良的,也有比较激进的。但是这些主张都不灵,没有一个能够解决中国的问题。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一成立,情况就开始发生根本的变化。诚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中国共产党刚成立的时候只有几十名党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还是一个幼年的党,很不成熟。从一个幼年的党到一个完全成熟的党,直到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艰难曲折甚至是痛苦的过程。这中间有胜利,有失败;有前进,有后退;有壮大,有缩小;有正确的时候,有犯错误甚至是犯严重错误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在实际斗争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根据具体情况,实事求是地纠正党内各种错误倾向,包括“左”的和右的,并上升为理论,反过来又指导革命实践向前发展。就这样经过多次的循环往复,中国共产党逐渐发展壮大,从一个幼年的党变成一个成熟的党。对此,许多老一辈革命家都作出了贡献,而贡献最大、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毛泽东同志。

  说毛泽东同志的贡献最大,不只是因为他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党的创始人之一,更主要的是因为他根据马克思特别是列宁的党建理论,紧密联系中国革命斗争的实际,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一套完整的党建学说。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要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党,并称之为“一件伟大的工程”。毛泽东同志完整的党建学说,是经过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的20年间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在延安整风时期全面确立起来的。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我们回想一下,正是根据毛泽东同志的建党学说,才建立了这样一个好的党。从延安整风以后,无论前方后方的人,真是生气勃勃,生动活泼,心情舒畅,团结一致。毛泽东同志建立的这个党,既能够充分发扬民主,充分发挥下面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又能够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立高度的集中。”

  如果要对毛泽东同志的党建学说作一个概括,最主要的可以归纳成这样几条:关于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关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关于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关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关于民主集中制的组织路线;关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的工作路线;关于维护团结统一、维护中央领导权威、坚持集体领导的政治原则;关于坚持“五湖四海”、“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用人方针;关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工作作风;关于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原则和方法;等等。

  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以后,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任务发生了根本变化。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把注意力集中到防止党腐化变质、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形成一个贵族阶层的情况发生上。这是他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非常关注的一件大事。他不断向全党敲警钟,并采取了许多重大步骤及具体措施加以防范。他把这个问题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毛泽东同志多次说过,他最厌恶的是官僚主义,在老百姓面前摆官僚架子。邓小平同志认为:“不要‘做官当老爷’,要反对‘衙门作风’,这是毛泽东同志的一些根本的思想观点”。

  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关于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要原则和方针,使我们党从根本上区别于一切非无产阶级的政党,成为最先进、最有战斗力的党。她以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经过千锤百炼、经验十分丰富的党,是唯一能够团结、凝聚和领导中国这样一个拥有众多人口、众多民族和广大国土、情况十分复杂的大国的政治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仅仅用了60多年的时间,就把一个积弱积贫、极端落后、被人看不起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毛泽东同志关于党的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方针,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仍然是我们党所遵循的,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有所发展、有所创新。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张晓静 ]

原稿件标题: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张晓静

原稿件来源:人民日报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