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来,关注李克强总理访问中东欧新闻的中国人,一定会沉浸在许多熟悉的名字以及某种亲切的思绪里。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捷克……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华沙……这些都不止是一个个普普通通的译名,它们在中国代表了许许多多的时代记忆。
当然,这样一次出访在国民心中所激活的,远不止是怀旧。一个崭新的中东欧形象,已然在中国深入人心。正如李克强在中东欧国家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跨越千山万水的问候》中所言:塞尔维亚籍的世界著名网球选手德约科维奇是中国青少年体育爱好者的偶像,被中国球迷亲切称为“小德”……在“中欧信使”微博留言板上,一条关于中东欧国家的信息瞬间就可以聚集成千上万的人气。
因此,当我们盘点李克强此次出访中东欧时,收获经贸“大单”当然是一大亮点。比如中国将与匈牙利、塞尔维亚合作建设连接贝尔格莱德与布达佩斯的匈塞铁路。然而李克强带去的,绝不仅是高铁、装备、项目、资金,自始至终陪伴他一同来到中东欧的,还有中国人民“跨越千山万水的问候”,这是一种文化与心灵的深度契合。
在中国,肖邦的钢琴曲、斯美塔那《沃尔塔瓦河》的旋律,都是乐迷最珍视的音符;而在中东欧,学习汉语、留学中国、欣赏中国艺术已成为这些国家新的潮流。我们知道,克罗地亚总理约西波维奇便非常痴迷东方传统音乐,他收藏了30多张中国民乐CD,还专程来华聆听中国民族管弦乐队演奏。
中国古语中有“高山流水”之说,那么,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毫无疑问正是这样的“知音”。文化的沟通、心灵的契合,方能铸就最持久的伙伴关系。
正是基于这样的伙伴关系,我们可以从一种更广阔的背景来考察和理解双方的经贸合作。匈牙利工商界领袖便明确表示,关于匈塞铁路的三方协议“是一个里程碑”,“这将是中东欧地区第一个快速铁路项目……把两个首都连接起来的这条铁路将加速匈牙利和塞尔维亚之间经济关系的发展,并把巴尔干地区带进欧洲的血液循环之中”。从中国-中东欧的合作来看,这又何尝不是在构建一种基于历史渊源、面向未来交融的新的血液循环呢?
如果还用音乐作比,中国-中东欧的未来,一定会是箫与长笛的和谐奏鸣,抑或是钢琴与古琴的交融合奏。这应该是李克强总理此访收获的不压于高铁驶向欧洲的“大单”。(白柯)
[ 责任编辑:张晓静 ]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张晓静
原稿件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