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   正文

专家称近十年北京灰霾天实下降 监测数据会失真

2013年10月10日 08:22 来源:新京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PM2.5监测数据虚高含“水分”?

  从今年年初起,PM2.5监测数据的一次次“爆表”,让大家谈霾色变。

  昨天,环保部环评常聘专家库成员、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表示,跟民众感观不一的是,近十年北京的灰霾天实际上呈下降趋势,目前自动监测站在高湿条件下获得的PM2.5监测数据会失真,“大约虚高五分之一至五分之二”,需尽快纠偏。

  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昨天表示,确实存在湿度影响颗粒物质量浓度现象,但现在没有更好的监测办法,目前的监测数据可反映PM2.5的趋势和规律,也可作为公众健康参考。

  ■ 原因

  “自动监测难免数据失真”

  彭应登表示,PM2.5监测值为质量浓度,监测值失真的原因,主要由于空气中的细微颗粒受湿度影响较大。

  有专家表示,大气自动监测仪器十分敏感,只要达到PM2.5特征的污染物,均纳入监测范围内。即由于大雾中存在微小水滴,而这些微小水滴可能也拥有PM2.5同样的体积、直径等特征,因此监测仪器可能误将微小水滴当成PM2.5,入了监测范围,业内称为“假性PM2.5”。

  彭应登认为,要获取客观的数据,需釆用手工重量法,将滤膜放置在恒温25℃、恒湿40%的环境内平衡24小时,才能正确采样获取数据。目前采用自动监测手段很难满足此条件,所以目前自动站在高湿条件下获得的PM2.5监测数据会失真,出现虚高现象。

  此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站长罗毅表示,目前我国采用的自动监测方法在湿度较高和急剧变化时,确实会出现监测结果虚高的情况。

  【回应】

  市环保局环保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昨天表示,“不否认监测存在虚高问题,但目前没有更好的方法。”

  他说,湿度对PM2.5等其他颗粒物的监测影响,就好比面粉和水的关系。把颗粒物想象成手里抓一把面,湿度大的时候,就如同在面里放了4勺水,湿度小的时候只倒了1勺水,这种变化会导致质量增加,因为目前监测用的是称重法。

  从国家层面说,对PM2.5监测不到一年,至少目前仪器之间是可比的,运行稳定,在同一空间和时间下用同种方法监测的数据,有可比性。“目前确实有些问题,需经过几年的运行和研究,再评判。”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