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本该秋高气爽的北方却遭遇雾霾袭城。中央气象台29日发布雾霾黄色预警,预计华北大部地区的空气污染气象条件达4级,部分地区达5级,很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扩散。今年的雾霾天气为什么出现得这么早?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北方“秋高气爽”何时再现?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先后采访了气象、环保专家。
追问一:雾霾是否提前造访?
中央气象台预计,29日14时到30日14时,华北大部空气污染气象条件达4级,部分地区达5级,很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扩散。河北大部、北京、天津、山西东南部、河南北部等地有中度霾,局部地区有重度霾。
事实上,从27日起,北京全城就陷入了连续三天的霾天气中。记者29日走上北京街头,不时遇见几个戴口罩的行人低头匆匆而过,付春媛就是其中之一。“这还没到10月呢,没想到今年的雾霾天来得这么早。”付春媛说,感觉这几年的雾霾天气似乎是一年比一年来得早。
“这两天的空气明显差了很多,在外面时间一长就会‘吭吭’咳嗽,喉咙就像得了咽炎一样。”70多岁的吕大妈是一个“老北京”,她也觉得今年的雾霾来得有些反常,“往年都是等暖气开了才开始有雾霾,一般出现在冬春两季。”
河北、天津等地也早早地处于雾霾笼罩之下。到29日6时,河北11个设区市中,有6个处于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状态,其中,石家庄空气质量指数达到400,属于严重污染。天津同期27个空气质量监测点里,监测到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数值全部在100以上,属于“轻度污染”,部分地区保持在中度污染以上。
今年的雾霾来的早不早?与普通居民的直观感受不同,气象部门给出了不一样的结论。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表示,从监测数据上看,今年的雾霾天气出现的频次、严重程度以及时间分布与往年相比并没有明显变化。
“虽然秋天本应是秋高气爽,但这次雾霾也不能说早于往年,今年夏天也出现过雾霾天气。原因仍然是常规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造成的。连日的静风、逆温天气使得污染颗粒物不易扩散。”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冯银厂说,“相比年初雾霾天气刚出现的时候,大家都小心地做好防护措施,目前不少市民对雾霾似乎已经习以为常。”
追问二:“金秋”雾霾原因几何?
尽管从科学上讲,近期雾霾在北方“取暖季”之前就“赶来造访”并无明显异常,但普通民众对此的直观感受却是频率越来越高、程度也日益严重,此次雾霾的原因何在?
中国气象局29日下午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针对金秋9月北京却出现较多雾霾天气的问题,国家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康志明表示,因为近期冷空气活动偏少,整体气温偏高一些,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使得北京的雾霾天气比以往偏多。 “从天气来看,目前影响北京的冷空气比较弱,地面风力非常小,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目前北方取暖季尚未开始,出现大面积雾霾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气和生产生活的粉尘。”马学款说,环境污染是雾霾出现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京津冀地区地形独特,西、北方向都有山峦环绕;另一方面大城市聚集、人口密集。如果一段时期内,大气稳定,对流弱,水平风比较小,就会引发累积效应,大气中的污染物没法及时排散出去,就会出现雾霾天气。
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厅长陈国鹰认为,河北地区雾霾的出现,是产业结构重、两高企业多、燃煤总量高、排放基数大等原发性因素导致的。“目前河北产业结构尚未根本改变,高消耗、高排放的行业仍占据主导位置,钢铁、电力、石化、化工、建材等主要产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依然占到排放总量的62%至77%。”
陈国鹰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河北万元GDP排放二氧化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万元GDP排放氮氧化物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9个百分点。同时,河北能源消费量居全国第2位,煤炭消费量2.71亿吨标准煤,占能源消费总量比例为90%。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在今年两会上分析2012年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反复出现雾霾的原因时表示,“表面看有不利气候条件这一外部因素的影响,但深层次原因是我国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所积累环境问题的集中显现。”
“高耗能、高排放、重污染、产能过剩、布局不合理、能源消耗过大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持续强化,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污染排放量大幅增加,建筑工地遍地开花,污染控制力度不够,主要大气污染排放总量远远超过了环境容量。”吴晓青说。
追问三:“秋高气爽”何时再现?
中央气象台预计,10月1日下午开始,随着一股冷空气的南下,北京从1号下午天气转好,2、3号都是秋高气爽的好天气。那么,除了一次次被动等待自然力量的“解救”,今后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吴晓青表示,“雾霾治理要重点抓重污染地区的大气污染治理,出重拳、用猛药、打组合拳。”从今年开始,环保部将对火电、钢铁、石化、水泥、有色、化工等六大行业实施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污染治理史上最严厉的一项措施。
业内专家表示,治理雾霾要大小兼顾,小到节庆少放或禁放烟花爆竹,大到国家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实施排放总量控制。在“十二五”期间,国家应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增加环境质量目标的内容,并逐步加大环境质量在区域考核的比重。
9月12日,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2017年前大气污染治理给出了详细的治理蓝图;而正在审议中的《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修改稿)》计划取消对违法排污行为“加倍处罚”的罚款上限。“严厉”“重罚”……高频出现的环保关键词能否落到实处?密集出台的环保计划能否扭转多年来的污染困局?我们拭目以待。(记者马天云 李鲲对此稿亦有贡献)
[ 责任编辑:张晓静 ]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张晓静
原稿件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