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   正文

婚礼光酒席20万 当民风被奢靡浸染理性消费需更加重视

2013年09月11日 16:16 来源:北京晚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当民风被奢靡浸染……

  王岐山在天津调研时强调,中秋是传统佳节,传承着民族优秀文化和情感。国庆节是举国欢庆的日子。近年来,不正之风浸染了节日文化,月饼、大闸蟹等节礼越送越奢华,与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渐行渐远。

  奢靡之风在对党风产生不良影响的同时,也在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和价值取向。为什么我国民间文化中总有追求奢靡的因素?总是会有“败由奢起”的问题?

  成由勤俭败由奢,国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是勤俭持家,一步一个脚印的圆梦之路;还是奢靡享乐,消费建立在浮云流沙之上的幻影?每个人,都需要做出思考和行动。

  名牌之奢

  上万消费还是“捡便宜”

  晚上10点,首都机场2号航站楼2层国际出发口,王明姬仰头在纷杂的航班信息中,寻找着自己要坐的航班。这一次,她选择的是凌晨出发的“红眼航班”,理由与许多选择“红眼航班”的旅行者一样——票价便宜。

  这已经是今年王明姬第四次出境游,在旁人艳羡她的同时,王明姬也有自己的苦衷:“一出去玩,身边就有人让帮忙带这个包、那个表,搞得我玩的心情都没有了。”

  喜欢旅游但不爱购物的王明姬,这两年来学习了不少“奢侈品”的知识,全是跟着身边旅游的朋友,在境外购物学会的。

  第一课是在香港,爱好美食的王明姬,原本想直奔心仪的餐厅,却被同事拉到海港城附近的购物街。街边全是LV、GUCCI等奢侈品牌的店面,让王明姬没想到的是,在内地冷冷清清的奢侈品店,在香港却排起了长队。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香港人可真有钱,买GUCCI都排队。”王明姬的想法,刚一出口就惹来同事的一阵嘲笑,“她们说我太土了,来排队的,基本都是内地来的游客。”

  随着同事的指引,王明姬也进了其中一家奢侈品店,一个普普通通的皮质钱包都要五千元起,实在让王明姬咂舌不已,不过她的同事却一个个挑得不亦乐乎:“那情景跟菜百卖金首饰的情况差不多,所有人都在挑,都在买,好像这些商品都不要钱一样。”

  带着两个皮包,同事心满意足地走出奢侈品店,按同事的话说,两万多块的皮包,是捡了个大便宜:“据说内地价格要贵几千。”

  出去旅游几次后,王明姬发现,这样的情景不只发生在香港,除了海岛游,国人走到哪里,第一件事都是购物:“其实我的同事也不是什么高收入人群。但是现在攀比的风气很盛,你拿一个LV,恨不得我就要背个爱马仕,有些同事攒半年钱,就为买一个包,这时候出国旅游就是最好的‘淘货’机会。”

  国人爱“淘货”,也让吃旅游饭的人,看到了更多商机。在某知名旅行社做国外导游的小刚便透露,“淘货”早就是旅行社的利润增长点:“导游们都会有目的性的去推销,这已经算不上潜规则。”

  “旅行社会带游客去一些购物店,这是常识。但实际上,很多常购物的游客,并不满足于这些购物店,他们的目标还是奢侈品店。”小刚介绍,除了一些“明显有钱”的游客,一些并不算阔绰的旅游者,也愿意在旅游之中“奢侈”一把。

  淘货的游客多了,有些导游甚至搞出一套流程:“第一站购物先买箱子,或最后一站补箱子,一个箱子出来,两个箱子回去,都成了游客的传统了。”

  超出个人能力的消费,我觉得有几个原因,一来是这几年老百姓的生活变好了,都希望有更好的生活品质。二是很多人有攀比的思想,社会上充斥着奢侈品就是好的信息,许多人很认同。多个理由交织在一起,让国人成为了境外奢侈品消费主力军:“因为有许多人在其中有利可图,所以大家并没有改变这个局面的动力,以至于现在游客动不动就几万的消费,还觉得自己是在捡便宜。”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