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已有29个省市按照教育部的时间表公布了异地高考方案。一些地区的方案由于门槛过高而遭受质疑。专家建议,对异地高考方案应从城市发展的长远视角进行评价,解决教育公平不能全指望异地高考方案,还需高考改革。
各地方案差别较大
在29个版本的异地高考方案中,各地一般对考生学籍、在该省区市就读时间、合法稳定住所,父母合法稳定工作、社保证明等条件有所限制。但各地由于现实情况不同,各地方案具体限制条件相差比较大。
黑龙江的异地考生只需满足本省学籍、高中连读3年、有稳定住所3个条件就可报考。在山东省高中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均可在山东就地报名参加高考,并与山东省考生享受同等的录取政策。而江西只要求异地考生在江西省高中阶段具有1年以上学习经历并取得学籍。
北京、上海、广东等人口流入集中的地区对异地高考的限制较严格。
上海将异地高考政策与《上海市居住证管理条例》挂钩,持有上海居住证A证,即人才引进类居住证的来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上海参加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并完成高中阶段完整学习经历,可在当地报考。
广东方案主打“积分入户”。2013年起,通过积分入户广东的异地务工人员、高技能人才,其随迁子女可在广东报名参加高考。其他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从2014年开始可以报考高等职业学院,2016年可以报名参加高考。
[ 责任编辑:芮益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