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   正文

跨越式发展,向教育强国迈进

2012年10月18日 08:25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跨越式发展,向教育强国迈进(红船观澜)

  ——论十六大以来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图①:北京天宁寺小学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晨读。樊世刚摄

  图②: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杨市中心小学校长唐宇灵给学生上数学课。鲍效农摄

  图③:世界海拔最高的小学——西藏自治区浪卡县普玛江塘完小举行升国旗仪式。张学军摄

  图④:邹平县梁邹小学小学生刘家晖在学唱京剧《卖水》。董乃德摄

  回眸十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脉络,“跨越式发展”当是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它在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各领域的竞相“跨越”中,不仅位列其中,而且名列前茅。跨越式发展,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落后者对先行者走过的某个发展阶段的赶超。它是超常规的、突破传统的,但也是科学的,是结合当代国情的一种新的升华。因此可以说,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是进入21世纪的中国追赶发达国家的必由之路。

  (一)

  改革开放30多年,是中国教育大跨越的30多年。特别是近十年来,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步伐和成就更是可圈可点。

  必将载入中国教育史册的是,义务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经过全党全社会的不懈努力,到2011年,我国已经全面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两基”目标。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浓墨重彩的绚丽篇章。

  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从2002年的15%提高到2011年的26.9%。1998年印度大学生数量是中国的两倍,2007年中国大学生数量是印度的两倍。2010年,我国具有大学(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9亿人,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000年的3611人上升为2010年的8930人,从业人员中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人数已位居世界前列。

  尤其令人振奋的是,高中阶段教育加快普及,毛入学率从2002年的42.8%提高到2011年的84.0%。职业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分别占到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半壁江山……中国已经从人口大国转变成为人力资源大国,正在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

  (二)

  教育事业之所以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因为党和政府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的大国进行现代化建设,教育既是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支撑科技、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的基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今世界,随着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力资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人才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面对更加激烈的挑战,我们只有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才能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把我国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为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部署得到有效实施。党和国家对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优先发展教育在全党全社会形成高度共识,成为党和国家的坚定意志,加强对教育事业的领导、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自觉行动。国家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取得重大进展,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正在实现,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的合力已逐步形成。

  (三)

  教育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决不能懈怠,更不能停滞。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特别是完成了“两基”攻坚这一历史性任务后,我国教育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基本解决“有学上”的问题之后,更大的挑战是怎样才能“上好学”。适应人民群众接受更好教育的新期盼,今后教育发展的重点应当放到促进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加强队伍建设上来,加快实现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培养好每一个孩子。这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不断改善民生的要求。

  建设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价值取向。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短期内还难以根本消除,但我们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不能动摇。当前教育对改变个人命运、创造幸福生活的重要性更加突出,群众对公平优质教育的渴望更加迫切,全社会对政府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务的诉求更加强烈,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提供“公平而卓越”的教育,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的平等受教育权利,是许多国家教育政策的重要取向。过去我们通过“两基”树立了穷国办大教育的典范,今后还要通过均衡发展探索一条社会主义大国办优质教育的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应了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四)

  实现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规模是基础,质量是关键。

  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根本方针。追求规模、搞外延扩张而对教育质量重视不够,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立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特征,顺应世界教育发展潮流,把提高教育质量确立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是社会的需要,也是时代的要求。

  特别是对于高等教育而言,提高质量是立足我国现代化建设阶段性特征和世界教育发展潮流提出的深刻命题,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不触及深层次矛盾就难见成效,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克服不敢改、不愿改、不会改的畏难情绪,摒弃安于现状、小富即安的惰性思维,敢于突破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完善质量评估评价体系,加强分类管理,建设优势学科,引导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迫切需要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加快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鼓励社会参与,推进高校依法民主管理;迫切需要坚持开放办学,大力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参与中外人文交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

  (五)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基、强教之源。

  能否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关系到教育改革发展的全局,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必须看到,我国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还亟待进一步提高,区域、城乡、学校之间教师资源配置还不平衡,中西部农村教师队伍相对薄弱,教师结构不尽合理,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因此,教师队伍建设必须由政府承担主要职责、发挥主导作用,各级政府应当把教师队伍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师德当作教师职业的灵魂,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大力倡导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为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在跨越式发展中,一个教育大国正在迅速崛起;在跨越式发展中,迈向教育强国的步履更加坚定。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国际新闻 军事新闻 科技新闻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