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   正文

外交部否认将派官员赴日就钓鱼岛问题进行协商

2012年09月22日 08:37 来源:人民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2012年9月21日,外交部发言人洪磊主持例行记者会。

  问:近日,中国反日游行中出现破坏行为,也出现对日实施经济制裁的声音,日本、欧洲和美国国会都出现对此表示忧虑的声音,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当前中日关系的严峻局面完全是日方宣布“购买”钓鱼岛所导致,责任完全在日方。中日经贸关系显然已经受到此次日本非法“购岛”的影响,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我们要求日方正视现实,正视中方的严正立场,停止一切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行动,消除恶劣影响,回到谈判解决钓鱼岛争议的轨道上来。

  问: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本政府认为不存在主权问题。中方是否认为日方立场是解决钓鱼岛问题的障碍?

  答: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日方否认钓鱼岛的主权争议,这完全是自欺欺人。

  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有史为凭、有法为据。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和利用钓鱼岛,中国早在明朝已将钓鱼岛纳入中国海防管辖范围。日本在1895年甲午战争结束后窃取了钓鱼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中国收回日本侵占的台湾等领土,这其中包括钓鱼岛。1971年美日之间私相授受,将所谓的钓鱼岛管辖权交给日本,中方对此表示坚决反对,不予承认。日方所谓“钓鱼岛不存在主权争议”的说法完全是罔顾史实和法理,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和1982年中日友好条约谈判过程中,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着眼大局,就“钓鱼岛问题放一放,留待以后解决”达成重要谅解和共识。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大门由此开启,中日关系才有了40年的巨大发展,东亚地区才有了40年的稳定与安宁。如果日本当局对两国当年的共识矢口否认,那么钓鱼岛局势还如何能保持稳定?中日关系将朝何处发展?

  我们敦促日方尽快回到中日双方的有关谅解和共识上来,采取切实行动,消除有关错误行动导致的恶劣影响,回到对话谈判解决钓鱼岛争议的轨道上来。

  问:第一,如果中日就钓鱼岛问题谈判,中方将设置什么前提条件?第二,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周年,相关庆祝活动是否会照常举行?

  答:关于第一个问题,中方一直主张通过对话谈判解决钓鱼岛有关争议。我们希望日方正视现实,停止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行动,消除恶劣影响,回到中日双方已有的共识和谅解上来,回到对话谈判解决有关争议的轨道上来。

  关于第二个问题,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中日两国各界原本期待以此为契机推动两国各领域合作迈上新的水平,但很多设想都被日方的错误行径破坏了。据我了解,双方此前筹划的纪念活动有不少因此受到影响。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责任完全在日方。

  问:有报道称,东北亚地区合作对话会将于下周在大连举行,请证实。中方将派哪些官员与会?

  答:据了解,第23次东北亚合作对话会将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和美国冲突与合作研究所共同举办,有关各方的官员和学者将以个人身份出席。中国外交部朝鲜半岛事务副代表徐步将应邀率团与会。我们希望与会者能在此次会议上就东北亚合作相关问题进行有益的探讨,共同为维护东北亚地区和平稳定发挥积极和建设性作用。

  问:据报道,野田佳彦蝉联民主党党首,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这是日本的内部事务,我不做评论。

  问:温家宝总理日前在访问比利时期间就钓鱼岛问题再次表态,请问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日本宣布“购买”钓鱼岛后,中国政府和人民表达了反对日方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意志和决心。中国媒体已对温总理的相关讲话进行了充分报道,请查阅。

  问:加拿大Nexen公司昨日同意中海油以约15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该公司。中方是否担心加方不批准该协议,双方是否就此保持沟通?

  答:你提到的具体情况请向有关部门了解。

  我想指出,中加经贸合作是互利共赢的合作。双方可以发挥各自优势,通过优势互补积极推进两国经贸合作,推动两国经济社会发展,造福两国人民。中国政府将继续积极推动两国经贸、能源资源领域的互利合作。

  问:中方是否将派官员赴日就钓鱼岛问题进行协商?

  答:我没有听说有关安排。

  中方一直主张通过对话谈判解决钓鱼岛争议。日方要正视现实,尽快回到中日双方业已达成的共识和谅解上来,回到对话谈判解决争议的轨道上来。日方要停止一切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行动,以实际行动消除非法购买钓鱼岛产生的恶劣影响。

  问:中方是否延迟了日本货物的通关时间?

  答:我不了解有关情况,请向主管部门询问。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两岸新闻 台湾新闻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