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   正文

廷·巴特尔的“蹄腿理论”:富了牧民 绿了草原

2012年08月23日 09:07 来源:新华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白云悠悠,芳草连天。41岁的牧民妇女苏伊拉在自家门前接过牛商递来的13800元现金笑逐颜开:“1头牛卖了10只羊的价钱,真是划算,廷书记就是有办法。”

  苏伊拉所说的廷书记,就是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苏木(乡)萨如拉图亚嘎查党支部书记廷·巴特尔。

  1955年出生的廷·巴特尔,是被当地牧民视为英雄的开国少将廷懋之子。1974年他在“上山下乡”的大潮中,远赴千里之外的偏僻牧区萨如拉图亚嘎查(村)插队。“文革”结束后,他曾有许多次回城的机会。然而,当他想到严重退化的草场和贫穷的牧民时,决心留下来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最终,60多名插队知青一个个返城,唯独他扎根草原38年。

  由于他脑子活又勤劳,干什么活儿都高人一筹,得到广大牧民的信任,1993年被推选为嘎查党支部书记。

  位于浑善克沙地西北边缘的萨如拉图亚嘎查,437.5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沙多土少、植被稀疏。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牧区实行草场承包责任制后,群众大量扩展牲畜养殖头数,使得草场放牧过度,加速了草原的退化。

  “羊越养越多,草越来越少。”眼看着恶性循环的生产方式迫使许多牧民不断躲避沙窝子搬家迁徙,廷·巴特尔急在心里:“得赶快想办法,不然人就没法生存了。”1986年,他背着妻子狠心卖掉了自家的60只羊,买回铁丝网,圈起300多亩草场,不让散养的牲畜啃食,第二年收获了9马车草,相当于其他牧民1000亩草场的打草量。于是,大家纷纷效仿他开始围封草场储备牛羊过冬饲草,生产效益得到大幅提升,并逐渐扩展为“划区轮牧”的养殖方式。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