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的确在对“延迟退休”问题展开课题研究,但进行政策研究并不意味着现行退休年龄规定即将更改。实际上提前披露课题成果也是把“延迟退休”问题交给社会进行广泛讨论的有效方式。
课题研究本身就带有解决某种问题的目的性和指向性。“延迟退休”是基于人均预期寿命持续延长的现实和老年负担代际公平的实际需要,而不仅仅是应付养老金的支付压力。解决养老金不足的办法很多,“延迟退休”是最不得人心的笨办法。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保持养老金较低的增长率也能减少养老金发放缺口。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今后学习和工作的年限都会变长。老年人退休太早,实际上是把社会养老的负担加重放在下一代的肩头之上。目前,国民人均受教育9年以上,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17年左右,新增劳动力中受过高等教育者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不逐渐延迟退休年龄,工作周期在人一生中所占的比例便会持续缩短,将造成日益巨大的人力资源投资浪费。
“延迟退休”是符合人口发展规律和养老经济未来趋势的。“延迟退休”的课题成果最终还是会在适当的时候变成现实。随着人均寿命的增长,把养老退休的年龄向后推迟也是大势所趋。“延迟退休”是个迟早要解决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机制问题。现行退休年龄是60年前设定的,当时人均预期寿命不足50岁。而到“十二五”末,人均寿命将达到75岁,2050年将达到85岁。到2020年时,60岁以上人口将达2.55亿;到本世纪中叶,60岁以上人口将达4.87亿。我们要抱着对子孙负责的精神来考虑退休年龄的调整问题。越早解决这个问题越主动,越平缓,越公平;越晚解决这个问题就越被动,越波动,越不公平。
“延迟退休”的课题内容被披露也是着手解决问题的一个先兆。本来,课题研究成果对于大众传媒和社会公众在一定程度上是需要保密的。人社部对“延迟退休”进行课题研究,为国家提出相关建议,不足为奇,让这一课题成果通过媒体提前曝光则体现出有关部门的良苦用心。几乎与此同时,专家预测“2013年,全国养老金缺口将高达18.3万亿元”这一危言耸听的言论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关延迟退休年龄问题见诸传媒后很快引起国民热议。根据网上投票显示,93%的网友对“延迟退休”投了反对票。
应当说,通过披露课题研究成果来体现某种政策意图也是社会管理艺术的创新。《人民日报》发表的《中国养老金不会缺口18.3万亿元》一文和人社部官员的表态,让许多快到退休年龄的人松了一口气。醉翁之意不在酒,课题曝光有寓意。退休养老改革必将成为今后经济改革中的重大战略课题。除了推迟退休年龄之外,公务员养老与全社会养老并轨问题、老年人资源开发和再就业问题、养老金发放的弹性设计问题、社保金多元筹措问题,都应当成为国家养老经济战略研究课题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郭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