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专家谈延迟退休年龄:防不公须把握“弹性度”

时间:2012-06-09 09:43  来源:新华日报

  多维度看待“延迟退休年龄”——

  防不公,关键是把握弹性度

  “人社部将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建议”的消息,昨天继续发酵。不少社会保障专家当天出面解释,吸引更多网友关注,两天来,仅新浪网友的各种评论已超过50万。

  记者当天亦对各类人群展开调查,发现很多人“也是有话要说”。

  支持派:退休前后待遇落差太大

  中兴通讯员工方博士是绝对的“挺延”派。“我现在每月能拿到1万多元,按照目前的养老标准,退休后的养老金可能也就是三四千元——差距太大了!如果有机会,当然希望多干几年。”

  据了解,省人社厅每年都会接到一些因退休年龄问题而与单位发生争执的投诉,有的还申请劳动争议仲裁。这些人员,大多任职于待遇较好、收入较高的行业。公务员人群更愿意晚退。省级机关一位今年刚退休的处级老同志坦言,虽然退休后工资待遇相差不大,但平时上班忙惯了,“闲下来就有点不习惯,感觉像是脱离了社会。其实,现在生活条件好了,60多岁的人精力是旺盛的,完全有条件晚退。”

  也有一些高级知识分子,从“人尽其才”的角度赞成晚退。南京人口干部管理学院的张勤老师说,如果身体条件允许,她愿意晚退。“国家花了很多钱来培养我们,而五六十岁正是出成果的时候。早早就退休的话,感觉太浪费了。”南京某医院博士、副主任医师张女士也表示:“患者到医院,都希望看‘专家门诊’,作为主任医师,我们干了那么年,好不容易积累了一些经验,早早退休真的就太可惜了。”

  反对派:延退可能导致新的不公

  与“挺延”派相比,反对派明显占多数。

  今年43岁的张占元,是宜兴市太华镇的个体工商户。听说“国家有延迟退休的计划”,他第一反应就是反对。他5年前与妻子从厂里出来单干后,一直自己缴纳社会保险,现在夫妻俩加起来一年要缴近1.5万元。他坦言,这笔开支对家庭来说是不小的负担。“那些现在拿着高工资的人,还想延迟退休继续拿高工资,却让我们继续缴费,这不公平!”

  据了解,在我省1600多万参保职工中,1/4是像张占元夫妻这样自己缴费的“灵活就业人员”,由于收入较低,他们是参保人群中最容易“断保”的人员,最不希望延迟退休。

  很多的企业职工也不希望延迟退休。安德门民工市场办公室主任袁亮说:“我们在企业干的人,平时就比机关坐办公室的人辛苦,60岁以后体力跟不上了,肯定不希望延迟退休。哪怕是让自己选择,很多人也是不愿意延迟退休的。”

  有些高薪岗位人员也希望如期退休。南京三法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宝军就表示,没必要延迟退休,“如果60岁以后想继续干,完全可以返聘。这样,用人单位还省去了缴纳社会保险的费用。”

  事实上,不少有技术专长的人员也没有因退休而影响发挥余热,关键在单位(企业)实行的相关政策。徐工机械集团高级技师毕可顺就是其中一位。今年1月到龄的他,按时办理退休手续后,由集团返聘,继续从事原来工作。“原待遇不变,只是多了一份养老金。”接受采访时,毕可顺说,现在他和公司“一年一签,哪一天自己干不动了就回去休息”。

  专家:“弹性延退”必须把握好“度”

  其实,人社部此次只是表示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并不是说要“一刀切”。此前,上海市就曾提出类似概念,允许具有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人员,具有技师、高级技师证书的技能人员以及企业需要的其他人员均可选择晚退,比如,延迟年龄至男性一般不超过65周岁,女性一般不超过60周岁。

  李宝军律师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保基金压力增加在所难免,相关部门应该更多地在如何科学合理设计养老保险制度,提高社保基金保值增值上多下功夫,而不是简单地靠延长退休年龄以多缴社保费用来解决问题。

  省人社厅一位专业人士建议,退休年龄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经济政策,涉及人口结构、人力资源供求、代际关系、社会保障基金平衡等多方面因素。不管是“延迟退休”还是“弹性延退”的话语,都应该谨慎表达。

  研究社会保障问题多年的省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陈颐表示,“退休年龄”自从执行以来就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随着养老负担的加重,“弹性延长退休”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由于退休年龄关涉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相关部门要把握好这个“弹性度”:什么行业,什么样的人群适合延长,延长期限是多少,等等方面都要考虑周全,规定具体。他建议,即便政策出台,也要给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一个“双向选择”的机会,而不是简单地让哪一方说了算。

  新闻中心 两岸 社会 国际 台湾频道

分享到:
编辑:王怡然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