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周,随着首都北京率先宣布将在春节前向公众公布PM2.5研究性监测数据,中国的大气环境治理迈进新的历史阶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说,2012年北京市要打一场提升空气质量的攻坚战。
分析人士指出,将这种更加细小且危害健康的颗粒物纳入监测和发布范畴,既是顺应民众期待之举,也是推进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按照去年底环保部给出的时间表。今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将率先开展PM2.5监测。
在6日夜间,北京市环保局发布了PM2.5的相关科研文献研究数据:2000年至2010年北京在PM10浓度持续下降的同时,PM2.5的浓度也在逐步降低,但仍超新标准一倍。
北京市环保局大气环境管理处的于建华告诉记者,公布PM2.5的研究性数据,只是北京市打响PM2.5攻坚战的“前奏”。据记者了解,环保部即将颁布的新标准增加了PM2.5和臭氧两项新的污染监测对象。2012年底前,北京市将完成PM2.5监测网络的建设,预计2013年按新标准评价空气质量。
此外,北京市传统的空气质量信息发布方式也将在新的一年发生改变。北京市环保部门将通过监测中心网站等平台实时发布27个监测子站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3项常规污染物每小时的浓度。“方便老百姓清楚了解到自己生活区域的实时空气质量情况。”于建华说。
北京市环保部门表示,接下来将从调整经济结构、调整能源结构、减少工地扬尘、严控工业污染、加强生态建设等方面入手,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协同治理,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和南京等城市,有的公布了以往的监测数据,有的则通报了监测准备情况。据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介绍,作为国内率先试点PM2.5监测的城市之一,上海已积累了5年以上的监测经验。
根据2006~2010年试点监测数据,上海PM2.5浓度约占PM10浓度的50%~60%;PM2.5浓度年均值在0.044至0.053mg/m3之间,年际变化趋势为基本持平、略有下降。
上海环境监测部门表示,下一步上海将加快推进PM2.5监测和数据发布工作,并采取机动车污染控制、电厂脱硝、清洁能源替代和区域联防联控等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大PM2.5污染治理力度,推进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地处珠三角的广东是制造业大省,长期以来一直面临严峻的环保形势。广东省环保厅区域大气科学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钟流举表示,广东PM2.5监测将分三步走:2012年制造业较为集中、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将率先实现PM2.5、臭氧在内的6种大气主要污染物的常规监测能力;2013年,全省的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具备常规监测能力;到2014年,其余地市全部实现常规监测,比国家要求提前一年完成任务。
钟流举表示,根据国家的要求,要在全省按时做好监测PM2.5的准备,估计需要增加投入1亿元人民币。
然而,和监测相比,更严峻的挑战来自于PM2.5的治理。钟流举说,要降低PM2.5浓度必须大幅度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转型淘汰污染严重企业,加强机动车污染控制,并同步提升机动车排放控制标准和车用燃油品质等。
“以目前的情况估计,实行新标准后,广东的空气优良率将较为显著下降。空气污染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持之以恒。”他说。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发达国家一两百年间逐步出现的环境问题在中国现阶段集中显现。资源相对短缺、环境容量有限已经成为中国国情新的基本特征。
以北京为例,机动车数量虽然比东京、纽约等国际大城市要少,但拥堵程度更严重,使用频率也高得多。而且,北京70%以上的小汽车集中在城市中心区,小汽车在城市核心区出行比例超过30%,是纽约、东京核心区的两倍多。庞大的机动车保有量、低速行驶,这一切都造成汽车燃油燃烧不充分,从而导致细粒子排放数量倍增。
此外,作为一种综合性污染物,PM2.5是个难缠的对手。研究显示,除了来自污染源的直接排放,PM2.5有50%以上来自二次污染物,即污染气体被氧化后形成的颗粒物,这使得对其污染源的监测和控制殊为不易。
“而且空气污染做不到独善其身,必须联防联控。”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说,PM2.5可以在空气中漂浮数天,区域传播非常严重。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去年底召开的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进一步加强空气污染防治,修订并发布空气质量标准,抓紧做好增加PM2.5监测指标的准备,鼓励各地根据污染特征、经济发展水平等分期实施,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
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吴兑说,借鉴发达国家治理经验,尽管中国还没有达到当年一些国家和地区同类污染的严重程度,但治理仍是一个长期的艰苦历程。
毋庸置疑,中国这场已经拉开序幕、声势浩大的“PM2.5攻坚战”注定是场艰难、漫长,充满博弈的“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