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凌晨升空的神舟八号飞船,将要上演“惊心动魄”的一幕:它要和已经在太空高速运行的天宫一号飞行器实现交会对接,成为一个组合体,而更为震撼的是这种对接是要实现“1+1=1”的无缝对接。
目前,我国已经掌握了载人飞船的基本技术和空间出舱技术,一旦掌握了交会对接技术,就具备了建设空间站的基本技术和能力,为开展更大规模的航天活动提供了可能性。这是我国首次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试验,公众对其关注度之高,可想而知。记者今天就为读者解读关于神舟八号的关键词,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关键词之一——可靠性
记者从有关航天专家那里了解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航天器通过轨道参数的协调,在同一时间到达太空同一位置的过程称为交会,在交会的基础上,通过专门的对接机构将两个航天器连接成一个整体。形象地说就是要两个飞行器“撞得上,弹不开,撞不坏”。然而,两个高速飞行的航天器在空间轨道上要实现准确会合,同时精度需控制在十几厘米之内,其难度和风险可想而知。因此,可靠性成为交会对接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在今天上午介绍,无论是飞船本身还是运载火箭,为了实现更高的可靠性,都做了较大改进。“比如现在的飞船在前期具备57天自主飞行的能力基础上,已具备停靠180天的能力。飞船电源发电能力提高了50%。还有,对降落伞系统和着陆缓冲系统也进行了技术上的改进。”
关键词之二——零窗口发射
所谓“零窗口”,即指在预先计算好的发射时间,分秒不差地将火箭点火升空,不允许有任何延误与变更。为了确保将飞船发射到与目标飞行器共面的轨道,神舟八号必须在天宫一号轨道面经过发射点后的一定时间内准时点火起飞,否则就需要消耗很多的推进剂来修正两者之间的轨道面偏差。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测试站站长郭忠来对记者解释说:“因为目标飞行器已经先于追踪飞行器在空间轨道上运行,这就需要地面提前许多天计算并确定出追踪飞行器发射时间。不能错过,因为一旦错过,发射时间就要向后推迟,还需要重新计算选择。”
“这次任务中,提前4小时才能将发射时间精确到秒。”武平说,随着我国载人航天发射场能力的不断提升,这种精确时刻的发射能够实现。
关键词之三——载人技术验证
神舟八号虽然是无人飞行,但这次飞行将对未来的载人任务进行充分的技术验证和准备。它与“神九”、“神十”一样,都是按照载人要求设计的。武平说,“神八”上增加配置了图像记录设备和力学参数测量设备,能够记录下交会对接过程和飞船在飞行过程中的各种力学参数,有助于航天员地面训练和评价飞船的载人力学环境。通过这次飞行,可以验证改进后的飞船能否适应载人航天飞行的要求。
这次“神八”将有形体假人随之上天,相关科学实验数据为明年即将和天宫一号进行交会对接的载人飞船提供佐证。有关专家特别向记者强调指出,只有神舟八号返回舱返回地面才能叫圆满完成任务。若不能安全返回,对今后飞船是否载人会造成影响。
关键词之四——中外合作
据介绍,涵盖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33种生物样品将装在40个有光照的容器中,随神舟八号飞船遨游太空。此次在飞船上进行的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最大的亮点在于是中外首次合作。
10月30日,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总体室主任设计师赵黎平介绍,2008年5月中德双方签订了《关于在神舟八号飞船上使用德国培养装置进行空间生命科学实验的协议书》,明确了双方的合作形式、分工以及重要的计划节点。由德方提供生物培养箱,中方负责电源箱,开展17项生命科学实验项目。其中,中方10项,德方6项,中德合作1项,涉及中方7家单位,德方6个大学。(记者 席锋宇)
[责任编辑:吴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