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挂号统一平台上线将满月,一定程度上为患者错峰挂号提供了便利,但一些三甲医院的专家号仍“一号难求”。一项网上调查显示,64%的人认为“看病难”源于“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发达城市”。
北京市预约挂号统一平台上线将近一个月,这项一度被公众寄予厚望的制度已渐渐归于平静。
记者调查发现,虽然原则上医院应把总号源的80%用于预约,其中,投放到统一平台的预约号源数量不能低于医院总号源的30%,一定程度上为患者错峰挂号提供了便利,减少了就诊盲目性。但一些三甲医院的专家号仍“一号难求”。相对的,部分医院的专家号和普通号却出现“过剩”。同时,候诊时间依然过长。
对此,有关专家表示,北京的医疗资源在配置上是为北京市民服务的,但实际上一些三甲医院60%的患者是非北京人,而且不管轻重患者都希望得到专家的诊治,“看病难”确切说应该是“找专家看病难”,因此,专家号供需矛盾并不能通过预约挂号平台在短时期有所改观,破解“看病难”是一个系统工程,改善就医环境尚需漫长的过程。
亲历:预约挂号“等不起”
8月22日早8点,北京西城区的北礼士路大街渐渐繁忙起来,车流涌向路西侧的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周一是北京各大医院看病高峰,但阜外医院门诊部大厅里排队挂号的人并不算多,每个队伍大约有10个人。然而,墙上液晶屏显示上午的专家号已全部售罄,下午还有少量剩余号。
芮大爷挤出人群,走到老伴身边兴奋地说:“运气还不错,挂到了下午的专家号。”他们在北京郊区,早晨5点多出门,坐了2个多小时的车才到阜外医院。
记者询问两位老人为何不通过114电话预约专家号,两人头摇的像拨浪鼓:“听说通过114预约只能选择主任、副主任,但不能点名挂号,我们不放心,万一分配的大夫不擅长看我的病怎么办?”
据了解,目前114平台上仅有部分医院加注了医生的专长介绍,而大部分医院只标注了科室和职称,无专长分类。因此,患者要挂上称心如意的专家号,需首先咨询就诊医院人工电话,或者只能靠运气。
从外地赶来北京看病的姚女士没有芮大爷那么幸运。她的女儿患有心脏病,原本想通过电话预约挂号,但被告知阜外医院儿童心内科在13周内均已无法预约,登录北京市卫生局网上预约挂号平台,也显示“停诊”。“心脏是要命的病,实在等不起了。”姚女士焦急地说道。幸好医院预约窗口可以约到下周一的儿童心内科专家号,让她松了口气。
记者体验发现,在114预约挂号平台上,部分三级甲等医院的一些科室和普通号还是很好挂的,基本上可以做到“头天挂号,第二天看病”。然而,大部分专家号量仍显供不应求,预约期越等越长。北京协和医院、北京阜外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中医医院等三甲医院的专家教授号基本要等到10月中旬以后,部分科室更是排到了11月。
同时,挂号统一平台无法提供周末预约,部分医院预约时除提供身份证外,还要求首先到医院办“就诊卡”或“电话预约卡”。114工作人员告知,偶尔会出现预约后医生停诊的状况,医院将提前电话通知患者,并协调到另外一天就诊。
[责任编辑:吴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