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探究中国教育不公深层原因:该立未立该废未废

2011年08月24日 13:33:47  来源:法制日报
字号:    

  ● 不论是很多家长头疼的“择校”,还是不同地区考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不公平……这些都反映出城乡、地区和校际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不同群体之间接受优质教育机会的不均等

  ● 在应该被消除的机制中,最关键的要消除所谓的“择校”,如果学校之间地位不平等,会直接导致学生受教育权利的不平等

  8月21日,中国农业大学新生开学。当天,该校公布的一个统计数据引起媒体的注意——从2002年至2010年,该校本科新生中农村户籍学生的比例一直稳定在30%以上。而今年,这一比例首次跌破30%,只有28.26%。

  就在此前不久,一名有15年教龄的中学老师在网上发帖,称自己学校里的尖子生大多家庭条件好,直呼:“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这一网帖引起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新一轮讨论——在寒门子弟上学已不成问题的今天,为何考入高等学府的农村孩子反而越来越少?

  这一问题在近日由中宣部理论局编写的《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从怎么看到怎么办》一书中也有过讨论。该书将“如何实现教育公平”列为群众关心的8大热点问题之一,提出当下推动教育公平工作的重点,已由“有学上”演变为“上好学”,要解决不同群体之间接受优质教育机会不均等的问题。

  “有学上”短板在于“民工娃”

  到目前为止,全国城乡均已实现免费义务教育,适龄儿童“不花钱、有学上”。据统计,2010年全国高中毛入学率达80%;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已占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半壁江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逐步建立,2010年资助学生1.8亿人,资助经费510亿元。

  从政策和制度层面看,“有学上”的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然而在现实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仍时不时地要遭到“无学可上”的惊吓。

  2011年6月中旬起,北京陆续关停24所打工子弟学校,大兴、朝阳、海淀近30所打工子弟学校相继收到关停通知,涉及近1.4万名学生。8月16日,北京市教委召开新闻通气会称,已经制定和采取了学生分流方案。就打工子弟学校关停后学生安置问题,北京市教委明确表示“保证不让一个就读的学生失学”。

  早在2001年,国家就对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提出了“两为主”政策,即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和以公办中小学为主,并出台了一系列举措,有效缓解了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难问题。“民工娃”在城市中的义务教育原本已不成问题,但此次北京关停打工子弟学校事件,还是带给了外来务工人员许多焦虑。

[责任编辑:吴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