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2011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报告指出,到2009年我国城市中等收入阶层规模已达2.3亿人,占城市人口的37%左右。北京和上海的中等收入阶层规模较大,分别达到了46%和38%——北京相当于提前10年达到2020年全国水平,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
蓝皮书指出,新时期的城市中等收入阶层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在带动社会消费、缩小贫富差距、提升社会文化素质、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城市中等收入阶层消费性支出总量,占城市居民消费性支出总量的比重呈逐步上升的趋势,一直在40%以上,2009年达到了49.3%。
不过,城市中等收入阶层远没有发展到稳定成熟阶段,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规模偏小且不稳定、收入结构单一、消费行为谨慎以及成员间仍存在利益博弈等。
蓝皮书预测,从2010年到2025年,城市中等收入阶层规模将以每年2.3%的速度扩大,到2020年将接近47%左右,在2023年前后可能要突破50%。2019年,城市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可能首次超过城市中低收入阶层的比重,“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将首次出现。
新闻链接
科学发展指数北京排第二
从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友好、支撑能力4方面综合评估,北京在全国286个主要城市中排名第二。昨天,《2011年城市蓝皮书》发布了2011年中国城市科学发展指数,对国内城市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2011年城市蓝皮书》指出,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综合排名前10位的城市依次为:深圳、北京、上海、广州、东营、苏州、青岛、无锡、天津、杭州。
对北京的评估显示,科学发展指数为51.89,较排名第一的深圳市少1.18个分值。其中,北京的经济繁荣、支撑能力分别得分54.91和34.61,高于深圳市;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分别得分79.07和38.24。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单菁菁博士表示,从综合实力看,东部地区城市特别是三大城市群仍然是当前中国城市发展最为成熟和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区域,在全国城市科学发展的总体格局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对于北京等排名靠前的城市,能在科学发展评价中脱颖而出,除了经济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城市发展中突出了民生建设。北京等城市民生建设的整体水平较高,其居民生活、就业与收入分配、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人居环境等各项指标均居四大区域城市之首。
城市民生八大难题
《2011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发布同时,城市民生高层论坛也就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了分析研讨。
研究者认为,当前中国城市民生面临八大难题:
1,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缓慢;
2,城市住房价格上涨过快;
3,大城市交通拥堵现象严峻;
4,城市社会养老准备不足;
5,城市贫困问题日益突出;
6,城市义务教育发展差距过大;
7,城市社区医疗服务发展滞后;
8,城市人居环境面临重大挑战。(童曙泉)
[责任编辑:吴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