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北京突降暴雨,行人骑车从雨中穿过。记者朱嘉磊摄
6月23日的那场暴雨引发公众对城市积水问题及防洪能力的高度关注。前天,市委书记刘淇调研水务工作时表示,城市防洪排涝系统建设要高标准规划。此外,刘淇特别提出要将雨水收集纳入地方立法,要求新开发项目一律建设雨水蓄集工程。对此,北京市节约用水管理中心副主任何建平解释,一旦立法,小区没有建雨水收集设施,规划部门就不验收,开发商就不能交房,业主就无法入住。
6月23日的那场暴雨导致西三环丰益桥下成为重要的积水点之一。前天上午,刘淇、郭金龙来到丰益桥附近的丰草河河道施工现场,查看河道治理情况。丰草河起源于丰台区五里店地区,全长7.8公里,承担着西三环、西四环一带的行洪排涝任务,因河道断面较小且较浅,在极端天气情况下过流能力无法满足排水需要。刘淇要求提高丰草河的排涝能力,确保不再发生严重积水。
随后,市领导来到北京排水集团信息系统综合指挥中心,查看了城区重点桥区泵站实时监控指挥系统运行情况,听取了市水务局、北京排水集团的工作汇报,详细了解了全市防汛排水管网设施运行及应对极端天气工作预案的落实情况。
刘淇强调,当前,城市防洪排涝能力还不能适应城市的快速发展,亟待改善。重点是做好几方面工作:要在城市规划、项目安排等方面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形成科学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通过建设雨水蓄积池等措施,加强雨洪收集,把雨水作为一项重要的资源利用起来。要将雨水收集纳入地方立法,要求新开发项目一律建设雨水蓄集工程,努力建设节水型城市。
关键词·雨水收集
解读·市节约用水管理中心副主任何建平
雨水收集工作纳入地方立法
如果能够全面建立起合理的雨水利用系统,那么一年北京市能收集1亿立方米的雨水。这个数字非常大,北京市所有居民一年的生活用水也就20多亿立方米。
记者:此次提出将雨水收集纳入地方法规,是否是首次?之前北京市是否有雨水收集工程的相关强制性规定?
何建平:是首次。立法的程序复杂,要走相关程序,人大还要通过,预计需要一两年时间。之前没有相关的强制性规定,多年来一直在呼吁小区和学校等公共场所建设雨水收集利用工程。2006年前后,北京节水中心还曾联合北京市七八家委办局曾发过倡议书,让新改扩建项目、学校建设雨水收集工程,但只是下发通知,没有强制性,或者说只是鼓励。
记者:北京市雨水收集工作的现状如何?
何建平:不是特别好,当然从全国来说,在气候差不多的城市中北京市算好的。但是现有的建设雨水收集工程的小区、单位不是特别多。如果能够全面建立起合理的雨水利用系统,那么一年北京市能收集1亿立方米的雨水。但现在我们一年中心城区的雨水收集只有一千多万立方米。
记者:此次提出立法,是否会改变北京一下雨就积水的状况?
何建平:一旦立法,小区没有建设雨水收集设施,那么规划部门不验收。目前所有的小区雨水收集设施建设都是自觉完成。一旦有强制措施,肯定能够增加雨水的利用。另一方面,一旦雨水能够通过小区的雨水收集设施,就不会流到马路上,这就能够大大缓解城市排水压力。
记者:如果立法,会规定雨水收集的方式吗?
何建平:雨水收集设施有很多,比如说雨水收集罐,还有雨水收集池、小区内部的下凹式绿地、透水砖等等,这些都能在下雨的时候将雨水收走留住。
记者:一个城市中,哪些场所应考虑建设雨水收集利用工程?立法应该如何规定?
何建平:不仅仅小区要建收集设施,城市中的大景观区域,这些都是天然的雨水收集池,比如花园内可以建设雨水收集池。如果立法,就可以要求在规划初期必须考虑雨水收集设施的建设。举例说一下,比如在金融街开发建设之初,要把雨水利用做个规划,步道、非机动车道不要做路面硬化处理,而是铺设透水砖汲水。还比如屋顶上建设雨水收集设施。
6月23日,北京市部分小区因未建设雨水收集工程,暴雨造成小区积水排不出去,位于海淀区半壁店的乐府江南小区甚至发生地下车库水漫金山状况。网友当天质疑,北京一方面严重缺水,一方面却让雨水白白流走,生生排不出去。专家呼吁,应重视雨水收集利用工作。
[责任编辑:吴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