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首次以专栏的形式提出“改善民生行动计划”,明确十大举措。城镇年均新增就业900万人、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600万套(户)……一个个具体数字,生动地诠释着“改善民生行动计划”,让人备感温暖。一项项民生举措,勾画出充满希望的民生画卷,让亿万群众真切看到党和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决心。
促就业:
调整中解决“两难”
423亿元
今年中央财政拟投入423亿元用于扶助和促进就业。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一方面沿海地区用工难,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当下就业形势凸显的两难局面广受代表委员关注。
广东省是就业大省,广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欧真志代表认为,部分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出现“招工难”现象,并没有改变我国“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的格局。
目前,一些地方出现的“招工难”现象远没达到“用工荒”的程度,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总体保持平稳。局部的缺工现象反映了经济总体回升向好,企业用工需求确实在增加,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成绩。
随着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特别是东北振兴、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中西部对劳动力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强,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总量有所减少。同时,随着国家惠农政策深入实施,农村对劳动力的吸引力不断上升。此外,经过多年农村劳动力大规模的转移就业,农村可转移的劳动力也逐步减少,这些使劳动力市场结构发生深层次变化。
“两难问题进一步凸显下阶段经济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的紧迫性。”欧真志认为,当前劳动者技能素质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相适应的矛盾仍然突出,部分地区、部分企业用工需求与劳动力供给存在结构性失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中央财政拟投入423亿元用于扶助和促进就业,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这一系列举措将有力地促进两难问题的解决。罗艾桦
保住房:
政府要勇担责任
3600万套
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600万套(户)。
——摘自“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
“安居才能乐业,保障房建设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需要政府舍得花钱,勇担责任。”江西赣州市市长王平代表说。
“政府的首要责任是保基本,解决好中低收入及‘夹心层’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一手狠抓保基本,建设以公租房为主的保障性住房,扩大保障覆盖面;另一手抓房地产市场调控,两手都要硬,才能达到稳房价、保供给的目的。”这在许多代表委员中形成共识。
“许多地方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往往以财力不足为借口,延缓保障房建设。但实际上,欠发达不应该成为保障房建设落后的借口。”王平说。他同时提出,保障性住房建设需要的资金巨大,单单依靠政府投入确实远远不够,这就更需要政府勇担责任,勇于创新,用新思路、新办法来解决问题。
代表委员建议,适度的市场化运作是必要的,应探索将政府直接掌握的土地、交通运输、供水供气等资源进行整合,力求打造一个完善的融资平台,再引进战略合作伙伴进行资本运作,多渠道融通资金,推动保障房建设。
制定并向社会公布年度住房建设计划,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中,单列保障性住房用地,严格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有效遏制投机投资性购房,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可以看出,今年的房地产调控将在出实招、抓落实上下功夫,让更多百姓住有所居。”王平说。卞民德
[责任编辑:吴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