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通了水泥路,原来要走两个小时的山路如今坐车只要10多分钟;政府支持修建了两个沼气池,每个月可以节省上百元燃煤开支;家里种的金银花价格从10元涨到现在的30多元,靠种金银花全家收入翻了一番……”这一串“幸福数字”,说出了贵州省清镇市下归宗村农民杨春贵的心声。近日,新华社记者走进乡村、居民区、企业,与一些普通群众共话过去五年的生活。“再过五年,我们的生活又会大变样”成为他们共同的心声。
58岁的杨春贵说,地处大山深处的下归宗村曾是一个“穷山沟”。随着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村民开始利用退耕土地种植金银花,但由于交通不便,种出来的金银花打不开销路,村民都提不起种植兴致。
2006年底,下归宗村修通了水泥路。随着进村收购金银花的商人越来越多,村民种植金银花的积极性跟着价格一路水涨船高。“种金银花比种玉米省事省心,还更值钱。如今村里大部分土地都种上了金银花。”杨春贵说,金银花喜欢长在山旮旯里,苗种下去只用除草和追肥,三年后就能产花,1亩金银花能收入3000元左右,“我们家去年的10多亩金银花就卖了4万多元,全家收入比5年前整整翻了一番”。
“水利对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真是太重要了!”辽宁省凤城市大梨树村党委书记毛丰美告诉记者,“十一五”以来,大梨树村依靠上级支持和村集体经济的壮大,不断加大水利建设投入,尝到了甜头儿。
“大梨树村是全国最大五味子生产基地村,种植五味子达到5000亩,但五味子用水量很大,一旱就掉粒儿。为解决灌溉用水的问题,我们在50米宽的大梨树河上修了90个坝、3个水库,蓄水40万立方米,有效解决部分土地灌溉问题。”毛丰美说,去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比‘十五’末期增长了50%多;村集体经济得到壮大,净利润达到3000多万元,全村生产总值突破10亿元大关。”
2005年以后,江西省永修县虬津镇横石头村的徐永强就没有外出务工了,在家从事特色养殖业。五年来,他亲眼看到了家乡的变化:村口泥泞的马路被宽敞的水泥路取代了,通往各家各户的小路也基本上实现了硬化,村民出行再也不会“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了;大部分村民外出都有摩托车,少数富裕的家庭还购买了小轿车;村里每年都要新建楼房。
徐永强自己就在今年春节前搬进了面积有20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盖这栋房子花费了30多万元。他家的房子不仅外墙贴了瓷砖,每个房间都铺了地板,厕所和厨房的装修一点也不比城里的差。不仅冰箱、电视、空调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徐永强还买了电脑、接上了宽带。通过互联网,他不仅可以学习种养专业知识,还可以了解市场行情。
“如今种田有补贴、看病有报销、小孩上学也不用交钱,农民的消费水平自然就提高了,现在的农民吃穿住行方面样样都不比城里人差。”徐永强说。
[责任编辑:吴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