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国防部谈新中国军事外交:友好交流针锋相对并存

2017年01月13日 10:39:27  来源:解放军报
字号:    

  新中国军事外交:回顾与前瞻

  ——专访国防部外事办公室主任钱利华少将

  位于北京市正义路上的市政府大院里,有一栋古色古香的二层小楼。60年前的春天,1951年3月8日,经中央军委批准,新中国专司军事外交工作的部门——中央军委外联处就在这里诞生了。

  岁月流转,光阴荏苒,60年转瞬而逝。当年的军委外联处早已搬迁,名称也已多次更改。而伴随着时代的步伐,新中国军事外交已经披荆斩棘,大步向前。

  今天,当“中外联演联训”、“国际救援”、“亚丁湾护航”、“联合国维和”等名词频频见诸报端,各种涉外军事行动不断出现时,我们又该如何回顾新中国军事外交所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如何认识它为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所作出的贡献?如何梳理过去、把握未来,努力把军事外交事业推上新的历史起点?

  国防部外事办公室主任钱利华少将,在位于北京北三环旁的国防部外事办公室大楼里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60余载漫长风雨路

  记者: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对于您和您的同事们来说,也还是一个具有特别意义的年份,国防部外办前身——中央军委外联处成立60周年。您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新中国军事外交走过的辉煌历程?

  钱利华: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军事外交在峥嵘岁月中昂首起步,在国际斗争中探索前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军事外交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创新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记者:如何理解“在峥嵘岁月中昂首起步、在国际斗争中探索前行”?

  钱利华:新中国成立之初,世界两大阵营对立,国家面临着严峻的外部安全威胁,军事外交正是通过友好合作与坚决斗争,有力配合了抗美援朝、炮击金门等一系列作战行动,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开启我军现代化建设之路作出了重要贡献。

  到了20世纪60年代,军事外交积极配合国家总体外交,反对霸权主义,支援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为赢得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信任、友谊与支持作出了突出贡献。

  70年代,中美关系逐渐融冰,我与西欧、拉美国家的军事交往稳步推进,军事外交为维护国际战略平衡与世界和平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记者:改革开放后的军事外交,您刚才用了“创新发展”来形容,这里的“创新”怎样理解?

  钱利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军事外交工作确立了服从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服从服务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我与西方国家军队的交往逐渐增多,开始参与国际军控与裁军谈判,海军舰艇也实现首次出访,我军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

  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际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军事外交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务实性交流合作不断拓展。我与周边国家军队的互信合作进一步增强,与多个国家签订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建立一系列防务磋商机制,首次派出维和部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并加强同各国军队的专业交流,学习借鉴了外军在建军理念、体制编制、人才培养、后勤保障、装备技术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军事外交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着眼履行我军新的历史使命,全方位发展对外军事关系,加强与主要大国的战略磋商与对话,巩固和发展与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军事交往,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东盟地区论坛等多边安全对话与合作,组织开展中外联演联训、国际救援、海上护航、联合国维和等涉外军事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和平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吴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