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中国面向未来10年勾勒教育改革“路线草图” 新华社发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向全体代表发出号召: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13日至14日在京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是新世纪以来第一次、改革开放以来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胡锦涛在会上为与会代表描绘了一幅美好图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中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9.5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接近12.4年,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从业人员中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人数已位居世界前列。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民众接受更高质量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中国通过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等措施,已经基本实现了让每个孩子“上得起学”的目标,但中国的教育距离群众“上好学”的愿望还有差距。
近年来,中国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学前教育机构不足而导致“入托难”,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择校热”,教育投入不足导致城乡教育差距,教学理念陈旧导致创新教育匮乏等。
胡锦涛在讲话中对这些问题的改革提出针对性要求:“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积极推动建设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讲话中阐述了中央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主要考虑和确定的教育工作方针。他特别指出,“《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12年实现教育财政性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表明了党和政府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坚定决心。”
中国早在1993年就提出4%的目标,却仍未落实。财政部官员此前就曾坦言,从2004年到2008年,中国财政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从14.9%提高到16.3%,已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当前中国在教育、农业、科技、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重点支出项目较多,实现4%的目标还需要各级政府作出艰苦努力。
为了确保改革的进行,胡锦涛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着力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温家宝表示,“敢于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机制的束缚,允许和鼓励各地进行探索和试验”。
会议期间,包括各地官员、大中小学校长以及专家学者在内的与会代表还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交流意见。这份文件在过去2年多时间内,历经两次向全民公开征求意见,不日即将颁布。
今年年初公开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对中国各级各类教育的改革进行了规划,并提出未来10年的远景目标。如: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
毋庸置疑,在这个被外界视为“雄心勃勃”的教育蓝图中隐含的是每个公民所能享受到的教育实惠。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众……”胡锦涛说。
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说:“教育公平是中国教育改革始终贯穿的一条红线,也是政府‘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在教育领域的重要体现。”
[责任编辑:王艳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