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记者邹伟、程义峰)“如何解决优秀师资的短缺问题,我认为根本的办法是提升优秀师范生的供应总量。”全国人大代表、首都师范大学校长刘新成提出,可以考虑用“4+2”的“后本科”培养模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刘新成代表介绍,城乡教育的不均衡问题,主要是师资力量的不均衡,农村学校缺乏优秀的师资,而且优秀教师的逆流动问题仍然存在。针对这个问题,现在也有一些对策,但优秀师资总体处于短缺状态,根本的办法还是提升优秀师范生的供应总量。
如何提升优秀师范生的供应总量呢?刘新成开出了药方——“4+2”的“后本科”培养模式。
他说,要提升优秀师资的供应总量就要办好师范院校,供应更多优秀师资。然而,师范院校一般不是最高层次的学校,考入的也不是最好的生源,非师范院校学生在四年里能扎扎实实学习一门专业,而师范生在四年时间里既要学专业课程又要学教育,毕业后知识水平肯定是有差异的。
刘新成介绍,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是把师范生的培养从本科变成“本科后”,就是将师范生的学制从四年延长到六年,用四年时间学专业,用两年时间专门学教育,其中一年学知识,一年实践。这样专业学习是有保证的,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教学技能都能得到提高。
“这么做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因为培养成本要提高。从国际上的成功经验来看,一般是人均GDP达到7000美元时,就往这个培养模式去转变,北京、上海等地现在应该具备了这个条件。”刘新成说。
“目前遇到的问题,就是我们能不能把优秀的生源吸引到师范院校来。”刘新成说,如果待遇相同的话,恐怕毕业生就没有热情再学两年。
他建议,是不是可以考虑制定一些相应的政策,来支持和鼓励这种“本科后”培养模式,逐步使师资的供应从本科向“本科后”转移,这可以成为解决优秀师资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责任编辑:张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