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月28日电(记者岳瑞芳)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北京市在面临“奥运低谷效应”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双重考验下,GDP同比增长10.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更是首次突破1万美元,在成功经受挑战的同时,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北京市从建立健全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入手,认真查找和解决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将科学发展理念贯穿工作始终,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首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2009年,北京市进一步完善了市与区县分税制财政体制。通过实施新的财政体制,增加区县财力213亿元,将市与区县财力结构由57:43调整为43:57,大大增强了区县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能力,强化了效益理念,提升了政府公共服务效能。
据介绍,北京市2009年区县新增的213亿元,主要通过“一让一切”使得政府间财力分配关系得到调整。
所谓“一让”,一方面,是将增收空间大、区县征管效率高的城市维护建设税、远郊区县水资源费、农村电费附加收入由共享收入调整为区县固定收入,用于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维护和社会事业发展,这就像“种子”一样,在区域经济发展的沃土中成长,变成更多的“粮食”;另一方面,净让出市级财力,建立功能区转移支付,按照节能减排、危旧房改造任务、社会保障、公共事业发展、水源涵养、山区生态保护等因素进行客观的公式化测算,加大对生态涵养发展区、城市南部及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支持新农村和重点新城建设,支持和引导区县落实功能定位。
所谓“一切”,就是将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项目,“连事带钱”一并划转区县,由区县政府统筹安排,调动地方自主发展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在此基础上,北京市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和放大效应,提高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效能,支持民间资金、金融资金与政府资金联动进入相关领域,集中财力办大事。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发挥投融资平台作用,注重财政资金与担保、再担保、政策性保险等金融手段协调配合。
其次,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这其中包括设立规模8亿元的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目前已筛选确定了三批18家引导基金合作创投机构,预计可引导社会投资20亿元,带动中小企业资本规模近百亿元。
第三,投入资本金7亿元,成立全国首家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公司,制定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资金管理办法,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放大融资担保规模。2009年,再担保公司已与14家银行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提供再担保授信318亿元,实际承保151亿元,解决了近2000家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通过上述措施,北京市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为企业应对危机、稳定生产经营创造了良好条件。
[责任编辑:王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