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8日电 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选拔到党和国家工作岗位上来,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决定》提出,“鼓励多种渠道推荐干部,广开举贤荐能之路,拓宽党政干部选拔来源。”这一规定顺应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指明了干部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向,对做好新形势下干部选拔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毛泽东同志说过,“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在一个四亿五千万人的中国里面,进行历史上空前的大革命,如果领导者是一个狭隘的小团体是不行的,党内仅有一些委琐不识大体、没有远见、没有能力的领袖和干部也是不行的。”在事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面对不同的形势和任务,对干部队伍的结构、素质、来源有不同的要求。
在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面临军事斗争的艰巨任务,大批出身工人、农民的革命干部在血与火的考验中成长起来。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面对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需要大批治国理政的优秀人才,干部队伍结构调整的任务就被突出地提了出来。早在1954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现在我们是搞建设,干部已成为决定性的因素。我们干部的状况是,一方面不够用,另一方面又有浪费”。改革开放以后,针对当时大批老干部被解放出来,干部队伍总体年龄老化、知识水平不高的状况,邓小平同志又指出,“要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使我们的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并且要逐步制定完善的干部制度来加以保证。”江泽民同志根据党的历史方位的重大变化明确强调,“选贤任能,事关重大”,“一定要搞五湖四海”。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又面临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新的任务要求,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要代代相传,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取得成功,党和国家要实现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关键靠人、靠高素质干部队伍。我们要着眼于选准人、用好人,抓紧建立科学管用的体制机制和制度,拓展知人视野,拓宽选人渠道,提高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公信度,切实把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切实把各方面优秀人才积聚到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中来。”这些重要论述针对不同时期形势和任务的需要,都提出了拓宽干部选拔渠道、完善干部队伍结构的要求。
经过新中国成立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改革发展,我们的干部管理体制,干部队伍结构、素质、来源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公务员考试已经成为进入党政干部队伍的主渠道,大学以上学历的干部在党政干部中的比例越来越大。这一变化既是改革开放的成果、事业发展的要求,也是全民族素质提高的自然和必然结果。这种状况总体上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是我们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组织保障。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的事业对干部和人才的需要是丰富和多方面的。如何使各方面具有特殊才能却无法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党政干部队伍的人才得到合理任用,如何使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对干部的多样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已经成为干部工作中新的重大课题。《决定》在这个时候提出“鼓励多种渠道推荐干部,广开举贤荐能之路,拓宽党政干部选拔来源”,决不是无的放矢,而是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广开举贤荐能之路是拓宽党政干部选拔来源的重要途径。《决定》指出,要“完善干部交流制度”,“疏通党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干部交流渠道”,提出了从企事业单位包括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吸收优秀人才进入党政机关的课题。《决定》明确提出“加大从农村、社区优秀基层干部中考录公务员力度”的要求,突出了对实践经验、实践能力、工作实绩的高度重视。
[责任编辑:张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