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台湾频道  >   台湾万象

台湾流行改名为哪般?

2016年03月08日 20:17:26  来源:福建日报
字号:    

台湾流行改名为哪般?

  长官,我想改个名。福建日报记者 关建东 绘

  新闻话题

  姓名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你想过改名吗?在台湾,改名颇为流行,甚至有专门的“姓名条例”。以前台湾百姓要改名,只有两次机会。姓更是不能随意改动,只有被认领、被收养,以及终止收养时才能更改。但是这项规定在本月有了变化,台湾立法机构日前通过了“姓名条例”部分条文修正案,放宽了改名限制,台湾民众一生改名机会增加至3次;至于改姓的部分,也新增了认领、收养被撤销,以及台湾少数民族因改汉姓,造成家族姓氏误植、音译过长需更改等内容。

  姓名不仅是人际交往间的代称,还蕴含着长辈对子女的期许,有的人甚至认为它攸关一生的运势、前程等。然而,改名可不是一件简单的私事,它涉及户籍管理、身份认证、能否溯及既往等问题。如果处置程序不当,或许又会发生“怎么证明我妈是我妈”的尴尬。那么,该如何让改名这件私事办得更顺畅?频频改名究竟好不好?相关社会管理又该如何跟进呢?

  观点碰撞

  特邀嘉宾:

  台湾前民意代表、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 邱毅

  台湾媒体人 张昱珍

  福州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甘满堂

  拒绝“菜市场名” 我的名字我做主

  听涛君:从古至今,中国人就特别重视自己的名字。但为什么台湾会这么流行改名,还要修改“姓名条例”,是因为新名字好听、好念,还是图吉利、想转运?这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社会价值观?

  邱毅:古人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名字在人的一生中具有重要意义。台湾修改“姓名条例”,主要是顺应民众的改名需求。以前,有部分台湾民众未成年时父母为其改名一次,成年后自己再改一次名,却感到改名后身体、运势不佳,想要第三次改名却遭拒。

  中国人重视名字并非无缘无故。正所谓一命二运三风水四名号五读书。后天取名,在这过程中的作用排到第四位,不可忽视。在传统文化里,不同的年龄段,每个人会有不同的运势,因而姓名也要有一定的变化,所以改名在台湾是件很普遍的事情。

  台湾民众改名,有的是因为重名太多。据台湾“内政部”调查,在全台姓名统计中,“家豪”和“淑芬”分别为男性和女性最常见的名字。其中,叫“家豪”的男性有1.4万人,叫“淑芬”的女性有3.2万人。当然,反映父母期许与台湾社会价值观的字,出现频率也比较多。比如父母都望子成龙,所以“志”、“豪”、“伟”、“宏”等字在男生中出现频率较高,而“淑”、“怡”、“惠”、“雅”、“君”等字在女生名字里常出现。

  张昱珍:我们台湾人爱算命,也爱改名。我想改名不外乎希望改运,或是不喜欢自己原先的名字,或是为了感情、工作、赚钱等原因改名。其实,在台湾,一生改3次名的大有人在。有些人想要改名字,可能是因为碰巧父母给取了一个“菜市场名”。所谓的“菜市场名”就是这种名字满地都是,跟菜市场里的东西一样不值钱。

  每个年代都有特有的“菜市场名”。一般从台湾人的名字,就可以大致猜出他(她)是什么年代出生的。比如1949年,很多外省人到台湾,于是不少外省第二代的名字取做“台生”、“台丽”等。而有些名字也反映了对原乡的怀念,如“忆湘”、“念渝”等。

  甘满堂:姓名是我们每个人的第一张名片,虽然只是个文字符号,但它具有信息能量及文字的全息理念。我想民众改名,主要想追求自己的个性,彰显自我。由于父母文化程度的差异,不少民众取的名字可能会过于大众化,造成同名的名字偏多,这会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还有一些名字听起来不雅,因谐音造成的误会也不少。比如“曾桃燕”念起来像真讨厌,“任纯雯”谐音妊娠纹,“张劳耀”就像是蟑螂药。

  好名也需好言行 切莫徒有虚“名”

  听涛君:各位改过名字吗?改名后,有没有带来特殊的变化?在岛内,改名需要办理哪些手续?如何看待“一生可改3次名”的规定?

  张昱珍:我改过名字。原先,父亲给我取的名字叫张冠华,虽然偏男孩子一点,我也蛮喜欢。可后来因为感情生活不顺,又恰遇一位命理大师,用我的生辰八字帮我改了名字,叫昱珍。他说,这个名字可以让人更加柔顺些。

  台湾想要改名的民众太多啦,所以户政部门就专设了个改名窗口,办理改名事宜。手续也不复杂,只要带上个人印章、身份证、原户口簿,到改名窗口填个申请表,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办好改名手续。当然,后续的变更也蛮多,身份证、驾照、健保卡、信用卡、存折、储蓄卡等都要改啦!改名后,我会把自己的名字作为人生的分界点,提醒自己改正过去的不足,完善自己的个性,一发现坏习惯跑出来,我就用新名字来警醒自己。现在,家人也都喜欢叫我昱珍。

  邱毅:我没改过名,但我有幸运数字,那就是7。我所有的门牌、手机、车牌等,与数字有关的,我都选带7的。在台湾,改名的程序不复杂,这是顺应民众的需求。改名有时有心理上的疗愈作用,让人从逆境中产生了新的希望。当然,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名字,既要符合大伙儿的审美情趣,更要力求做到人如其名,名以正人,才不会徒有虚“名”。

  甘满堂:台湾修改“姓名条例”,允许民众一生可改3次,给追求个性的民众提供了选择的机会,也是尊重民众取名权的表现。不过,倘若人人要改名,那社会管理成本也会增加,不便于社会秩序的维护,因此在政策制定上必须有一定约束,要给民众正确的指导和引导,改名要理性,不能一味讲个性、信风水。

  信息技术需跟上 辨明身份非难事

  听涛君:虽然改名是一件私事,但涉及户籍管理、身份认证、能否溯及既往等问题。改名容易,后续的社会管理该怎么办?如何避免出现“怎么证明我妈是我妈”的尴尬?

  邱毅:改名其实管理起来并不难,关键是系统上下做好协同。在台湾,民众只要到户政部门进行一次变更登记,所有证件都跟着改变,一进入居民身份证号识别系统,就可以看到一切相关的信息。台湾民众一直以来都流行改名字,并没有发现社会管理有多难。

  张昱珍:在台湾,改名的管理问题确实不难。只要拿出户口簿正本,派出所警察就能看到资料的变更情况,何况再对照一下居民身份证系统,很快就能辨明身份。

  甘满堂:其实,台湾早已建立起一套居民身份证识别系统,如同大陆的居民身份证系统,号码唯一,终生不变。过去,大陆不提倡老百姓改名,需要说明更名的理由,最主要的是基于户籍管理考虑,以及打击违法犯罪角度来权衡利弊,但如今这种担心越来越没必要了。现代居民的户籍管理主要是通过身份证信息系统进行,如果居民要改名,只要不涉及到更改居民身份证号以及关键性识别信息就可以。 当然,在户籍管理的过程中,要多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让数据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才不会出现“怎么证明我妈是我妈”的尴尬。

  网友微评

  @麦田0077:台湾人很看重姓名和命理的关系,喜欢改名正常啦。一生可以改3次,这尺度有够宽,不过小时候改名还好,要是长大了再改,恐怕会搞得朋友们都不认识,真的很难证明我是我了。

  @陈云淡:若是想通过改名达成自己的心愿,那可以尽情地给自己起不同的网名呀,既遂了心愿,又便捷,还不给现实生活添麻烦。再说了,“互联网+”时代,每个人的网名何尝不是生活的一部分呢?!

  @常睿评:我从未改名,改名也是很麻烦的事,没上学还好说,一旦建立起档案,再改名那一系列问题就来了,确需改名的,应该有个限制条件,并且要完备各项手续后方可进行。

  @从容而至不慌忙:爸妈起名时,没和我们商量过,不好听当然想改,但是以前的档案记录怎么办,怎么证明我是我?

  @小让:台湾的做法有一定道理,但改就要改得彻底,别档案里改了,平常叫时又没改,会把人整糊涂的。

  @薛智之0616:允许改名字是一种人文关怀,但改名不是小事,会遇到一堆麻烦,比如身份证、银行卡、各种证书等等,都需要更改,所以,如果名字不是太难听,还是不改的好。

  记者点评

  名字是给人的第一印象,该怎么取,不同时期可能有不同的想法。不过,改名也不能一味跟风,或盲目听从命理大师所谓的指点迷津,否则但凡有不顺心就随意改名,只会让自己的精力和时间耗费在改名的路上,而忽视了自身修为。因此,应辩证地看待改名问题,对自己的行为作出适当的选择,既方便自己的生活,又不造成社会管理的困难。对于那些确实有改名需要的民众,户籍管理部门也应给予支持,简化手续,成人之美。当然,无论是改名,还是办理其他证件,要减少乃至避免“怎么证明我妈是我妈”类似事件的发生,职能部门还应从利民、便民的角度出发,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壁垒,高效优质服务,让老百姓办事省时、省力、省心。(记者 李向娟)

[责任编辑:张晓静]

最热新闻
评台观海
台湾一周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