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四大代表剧种“倾城”赴台,历届以来最具规模的“第四届海派文化艺术节”,将于11月在台北、台中、高雄三地登场。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由上海京剧院、沪剧院、越剧院、昆剧团接力赴台献艺,其中改编自海内外文学名著,创新京剧《情殇钟楼》、沪剧《雷雨》、越剧《玉卿嫂》等,戏说道尽“取材无顾忌”的海派风情。
报道称大陆戏曲界足以与北京的“京朝派”南北分庭抗礼,由十里洋场上海发展出的“海派”艺术,具有“勇于追求创新,剧情高潮迭起,演员表演生动、情感淋漓”特色,呼应着上海开埠以来,原有吴越文明与东洋、西洋文化在此荟萃,交融出不同于大陆其他地区、独特的“海派”文化。
表演风格痛快酣畅
台湾大学戏剧系暨研究所特聘教授、国光剧团艺术总监王安祈指出,相较于“京朝派”规范严谨,追求“不食人间烟火气”的意境,以及演员舞台上的蕴藉气度;海派艺术则让“不食人间烟火气”落实凡间,演员倾情挥洒、痛快酣畅的表演风格,更接近现代戏剧观。海派戏曲院团站上两岸舞台,“不管是老戏迷或是年轻观众,都能得到不同的看戏乐趣”。
2010年台北、上海双城签订文化交流合作备忘录。来年起,上海每年均赴台举办不同主题的“海派文化艺术节”。今年以“海上风韵上海戏曲月”为题,11月3至16日京、沪、越、昆四剧种轮番上阵,让台北表演艺术界整个“很上海”。
海纳百川改编剧本
为彰显“海纳百川”的海派本色,负责打头阵的上海京剧院,11月3至7日在台北剧院不仅推出海派代表作《狸猫换太子》(上、下本),也有改编自雨果《巴黎圣母院》(《钟楼怪人》)的《情殇钟楼》。11月8、9日同样在台北剧院,首度访台的上海沪剧院除安排传统戏码《庵堂相会》,还有改编自曹禺经典剧作的《雷雨》。
11月11、12日则移师至台北城市舞台,由上海越剧院推出改编出自名作家白先勇原著的《玉卿嫂》,搭配传统戏《杨乃武》。11月14至16日轮由上海昆剧团在此压轴登场,以《墙头马上》、《琵琶记》为艺术节画上句点。(中国台湾网 杨丽)
[责任编辑: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