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老街,是充满太多传奇的地方。藉由现代观光旅游业,纷纷在交错时空中被唤醒。
三峡老街、石碇老街、乌来老街、旗山老街、美浓老街……逼仄的马路,低密的骑楼,店家与行人掩映于老榕树间。只有深入了解,才能洞悉一砖一瓦都承载了这些老街不平凡的变迁。
“古早味”是共性
上百年历史的老街,历来不缺风景。深坑的风景是“臭豆腐一条街”。
深坑旧称“簪缨”,相传是因为深坑地形狭长,形似清朝官员所使用的簪缨而得名。清末台湾北部山区盗匪横行,因四面环山如坑的地形保护当地居民免祸。“簪缨”遂改名为“深坑”。
步入老街,石阶、庙宇、水井、骑楼、栏杆、小桥、溪岸、码头,满街飘散着臭豆腐味道,在怀旧古厝间弥漫。寻“臭”而至的饕客和游人,如过江之鲫。
深坑老街豆腐具有独特的“焦味”,采用传统的盐卤方式,通过木炭燃烧加温,用慢火固化,近百年味道不变。
在老字号“六婶婆”豆腐餐厅,一脸和善的倪老板告诉记者,这座老宅伫立深坑老街百余年,子孙已经传到第四代。倪氏兄弟循“古早”流传料理手法及制工,有原味与臭味两种,分为油炸、红烧、清蒸等数十种吃法。
如今,正门依然保留着红砖黛瓦,墙上贴着旧时海报,店内陈设有斑驳的雕花桌椅。后宅枕河,叩门而出,是当年渡船码头,摇橹声似曾相识。
相比之下,陈绮贞的一首《九份的咖啡店》,打动的是喜欢小清新的文艺青年。纯真模样一如九份老街给人的感觉,古朴中透着自然。
九份位于台北县瑞芳镇,早年盛产金矿,以古朴窄巷、陡直石阶与茶馆美食著称。窄巷弯弯曲曲,石阶高高低低,是九份最具特色的景观。不少画家、雕塑家、导演都在这里找到了创作灵感,就连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作品《神隐少女》中的街道,灵感也取自于九份老街。
走在窄窄长长的老街,没有小贩的叫卖,没有喧闹的音乐,氤氲烟雨里,配合百年老街氛围,让人一窥台湾的“古早味”。
“修旧如旧”是共识
有台湾学者指,正是这些老街,浓缩了台湾的成长,从中折射出文化变迁。
在桃园县大溪老街,街屋立面牌楼大多采用巴洛克式浮雕山墙,巧妙融入中国龙的图腾,堪称欧洲建筑和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完美合璧。在历经风雨沧桑后,保持着原有的模样。早期各式族群进驻大溪发展出多元的信仰文化,多式的宗祠、庙宇林立。
随着时光流逝,这些特色建筑日渐破损,亟待改建重建。在有识之士的引导下,当地居民于1996年成立“大溪镇历史街坊再造协会”,着手展开大溪老城区的保护活动。居民自费改造店家招牌,和平老街共130多户,大都实现改建。
从2008年起,新北市政府对深坑老街进行整修。主要内容包括两旁街屋的“亭仔脚”(骑楼)、街屋屋顶、木构楼板的修护,以及骑楼面扶正、木作门窗、铺面的修复等。规划重点在于重现古迹保留及现代生活的融合与共存。
针对私人的土地及建物部分,市府拟定奖补助办法,希望以奖励的方式鼓励老街的居民踊跃参与整条老街的风貌保存,工程于2012年9月完工,老街再度兴起旅游热潮。
台湾音乐人吴定哲表示,适当怀旧,犹如花看半开、酒饮微醺,能让现实生活过得更有滋味。
“期待陆客”是共求
曾几何时,老街承载的已不仅仅是历史印记,或许更多的,是今人匆匆而过的身影。
周末,来自福建师范大学的大陆交换生郑启宁抱怨室友:“你不要告诉我来剥皮寮老街,就是逛街买东西吧?”对此,她的室友保持缄默。
位于台北市老松小学校园南侧的剥皮寮,一条足以代表艋舺市街历史特色的老街,昔日商家字号上演着“另版”《清明上河图》,金夜冷饮、白雪录影带、得意假发、高升银楼等,“戏说台湾”或“中国民间故事”纷纷在现实生活中重现。
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游5年来,赴台大陆民众累计逾620万人次。蜂拥而至的陆客,成为提升剥皮寮老街购物人气的主力军,黄灿灿的凤梨酥俨然变成“台湾金砖”,台湾传统糕饼业攀上新高峰。据台方统计,近四年来凤梨酥产值翻了近17倍,2012年达260亿元新台币。
就像深坑老街的老字号“土豆斋”老板娘满怀希冀的那样,“做生意的,都喜欢大陆观光客,来得越多越好哦。”(完)
[ 责任编辑:朱炼 ]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朱炼
原稿件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