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4月8日消息 台湾《旺报》8日刊登一篇署名文章称,普陀山千百年来香火不绝,但景区开发的脚步显然已让原本清修寡欲的佛教圣地未能远离尘世,食斋不吃肉食荤腥、滴酒不沾等宗教礼俗亦不复见。
文章摘编如下:
抵达宁波外海的普陀山后,我这才发现,明末散文家张岱所描写那数万人汇聚于此进香朝拜之盛况,跃然纸上。
直至今日,众施主和香客虔诚祈祷景象依旧,香火终年不绝,比之当年甚或有过之而无不及。怪不得“普陀山佛教协会”在门票背面郑重提示,“每座寺院佛前敬香,三枝足矣!万勿听信俗人误导,切切!”
又譬如说,自己很难不注意到,寺庙里头几乎每一尊或大或小的佛像前,总少不了香客、游客不停投掷香油钱的身影。就算白花花的人民币不时从底部隙缝溢出,也绝不会有人私匿之,而是顺手添回。
只是,进入佛寺要先收费,这让我们这些来自台湾的游客一阵面面相觑。
普陀山自唐朝、五代开山建寺以来,起码千百余年。但到现在普陀山上不管大大小小寺、庵、茅蓬等,着手修葺、扩建与新建工程四处可见。继“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后,“宝陀讲寺”乃是21世纪修建的又一巨剎,笔者从空中缆车鸟瞰,其规模犹如故宫太和殿,蔚为壮观。三大古寺沿途乔木成林,浓荫覆地,千年银杏、樟树古木蔽天,默默守护着历代殿阁、堂庑隆替的使命,让旅人印象深刻,肃穆而幽静。
然而令人觉得比较可惜的是,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游客需求,普陀山风景区周边开发的脚步似乎停不下来。四星级、五星级酒店的进驻,观光接驳巴士的呼啸而过,显然让原本清静寡欲的佛教圣地未能远离世俗。到了普陀,佛教禁止杀生以及鱼虾不得销往岛山的戒律不再严格遵守,食斋不吃肉食荤腥、滴酒不沾的宗教礼俗亦不复见!
渐渐取而代之的是,多一点的渔村渔家风情、美食飨宴和融入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2天1夜走访南海普陀之行,岛居生活,过客匆匆,或许也是另一种多元文化的可贵体验吧!(牛耕叟)
[责任编辑:何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