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国信在洪雅书房。本报记者 孙立极摄
33岁的余国信瘦得像根竹竿,格外突出的喉结,却发出与体格不相称的洪亮声音。和他的洪雅书房很像,一间位于嘉义市深巷里的小书店,在台湾却如雷贯耳。
不为赚钱的书店
洪雅书房位于嘉义市内一条不起眼的马路上。一进门,一人多高的书架伫立两壁,均为文史哲、美术、建筑、农耕、环保等类书籍,还有一些CD、DVD,多为非主流音乐、纪录片。左手是个地台,供读者坐卧,翻书、看影碟。
少有余国信这样的老板,“以前每本书都要先看,内容不对,就丢掉或送给别人。现在没时间,只能看序言,看理念与我们是不是一样。”余国信说。
也少有洪雅这样的书店,没有任何工资支出,只靠余国信和几位义工轮流看店。看店的人临时有事,找不到人,就空店待客,请读者买书,自觉付款。
独立书店普遍生存艰难,在人口只有20万的嘉义市,更举步维艰。虽然洪雅书房已经把成本降到极限——余国信自己不领薪,他送盆栽、兼课,靠打工维生,书店仍常入不敷出。不过,每到绝境,余国信说,只要发出“告急”通知,总有“粉丝”热情相助,结果,“每倒一次,就赚更多。”
[责任编辑:李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