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月,台湾“留住人才”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中央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研院”)6月份公开发表《研教与公务分轨体制改革建议书》,主张弹性放宽教育与研究人员待遇机制。
上月中旬,“中研院院长”翁启惠、台湾大学校长李嗣涔、云门舞集创办人林怀民,以及四大平面媒体代表等18人联署,共同发表“人才宣言”,呼吁朝野提出人才流失的对策。
在产业外移潮之后,台湾正面临人才外移潮,为此台当局把人才流失上升为“国安”危机,成立专案小组研议对策。如何留住人才,成为台湾提升竞争力的一个重要考验。
现象
科研人员、教授、主管不断流出
数月前,“中研院副院长”王泛森应邀到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其间中文大学一位接待人员毫不掩饰地说:“我们还要跟你们挖人哦!”当场让王泛森食不下咽。
几年下来,“中研院”已有20多名研究人员赴大陆、香港、新加坡等地觅得新枝,其中5人是自愿退休,包括“中研院士”梁其姿与以埃及学研究享誉国际的研究员蒲慕州,另有19人干脆辞职直奔他乡。
堪称台湾工业人才摇篮的 “工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工研院”)每年约有10%的人员跳槽,多数跳到岛内企业一段时间后转到海外。
据台湾猎头公司估计,外移的高科技人才八成跑到了大陆,多分布于上海、苏州、杭州等华东城市,其次是北京、天津、广州、深圳等。
台湾资策会科技法律研究所所长戴豪君表示,大陆挖人手法愈来愈细致,不仅祭出高薪,还懂得先取得挖角对象妻子的首肯,因为高科技人员生活上多靠妻子打理。
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林建甫向导报记者表示,近年来台湾主要有三类人才外移:一是科研人员,二是大学教授,三是企业主管。美国华盛顿大学经济学博士蔡立端,毕业前夕在美国经济学会上被延揽到厦门大学任教,台湾待遇低、学术国际化不足,促使他最后选择了厦大。林建甫介绍,近两三年台大经济系很难招到年轻老师,许多到美国读完博士的年轻人直接去了大陆。
另一类是企业主管,他们随着厂商外移而出走。随着大陆经验在台日益吃香,不少台干被单位派到大陆子公司或分公司锻炼,也有许多台干看好大陆市场,离职跑到大陆重新开始。
探因
薪资“大锅饭”,显现民粹思维
林建甫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台湾人才流失最重要原因是价格过低,例如台湾一家卫生院院长月薪70万元(新台币,下同),被当成“肥猫”招来民意强烈讨伐,民众没去想这个院长是研究疫苗技术的,从美国被挖到了台湾,他在美国的薪资至少是台湾的四五倍。
林建甫介绍,私营企业给高管多少薪水,民众不会管,但是在由财政出资的财团法人和公营企业、公立大学中,有人领取高薪,便被民众视为“肥猫”,要加以痛打。
台 “立委”赖士葆说,“肥猫”原本指美国华尔街公司高层面对公司亏损连连却仍然坐领高薪、领取巨额红利,台湾逐渐将“肥猫”定义无限上纲,延伸至财政出资单位的所有高薪者,打“肥猫”过头,造成了薪资“大锅饭”现象。
美国耶鲁大学政治学博士、民进党籍前“立委”郭正亮向导报记者介绍,台湾“央行”总裁彭淮南年薪不到300万元,如果他到私人银行任董事长,年薪至少3000万元。台湾证交所董事长薛琦年薪大约500万元,像新加坡、香港等地同样职位的薪资,年薪均超过3000万元。
郭正亮称,台湾公立大学教授属于公务员,薪资有严格限制,最高级别教授月薪不能超过12万元,而香港、新加坡的特聘教授薪资不封顶,还可以分红,教授们还可兼职开公司,或在公司任董事、顾问等,这些在台都是禁止的。
近年来,台湾高铁公司一些外籍副总、工程师因被视为“肥猫”,已陆续离职。林建甫觉得,台湾社会弥漫着浓厚的民粹氛围,用一般人的眼光看高端人才,对“肥猫”的评论也非专业,而沦为政治议题,不少人才在“肥猫”压力之下,便把他乡作故乡。
外来银弹强攻,人才难以招架
台湾妇产科权威郑丞杰医师,上月刚被高薪聘到南京明基医院担任副院长,医院还给他提供专属住宿。在台的不少医界人士蠢蠢欲动,纷纷向郑丞杰打探大陆的发展平台。
岛内某科技学院院长李友专是皮肤专科医师,拥有美国犹他大学医学信息博士学位,长期投入台湾电子病历的建置推广。李友专回想起几年前差一点被挖角到新加坡,因个人因素终未成行,至今还觉得非常可惜。
当时新加坡方面密集地以电子邮件、越洋电话、视讯会议与他联系,薪水是他在台湾的三四倍,还外加生活津贴,连孩子就学、住房都安排好,最后还寄来机票。可李友专最后没踢出“临门一脚”,错失良机,懊悔不已。
1111人力银行高阶猎头协理林一芬说,目前陆企来台挖角薪资行情,基本上从1.5至2倍起跳,以副理、经理职位来说,年薪从130万元至150万元调升到200万元至300万元间,若是一级主管,年薪至少千万元,还配专车与宿舍。
“工研院”研究员跳槽到大陆公司的,薪资待遇也基本上是台湾的四五倍。“中研院副院长”王泛森曾要求该院人文领域各研究所全面戒备,无奈还是无法阻挡外来金钱攻势,直到最近仍然传出被重金挖角的消息。
林建甫说,在国际整合的时代,台湾不给高端人才更好的待遇、更大的发展空间,他们外流是理所当然的。
郭正亮认为,公家单位和财团法人的薪资低,又不让人家兼职赚钱,从其它渠道增加收入,很容易被外来高薪及发展空间所诱惑。
前景
实行弹性工资 前路不容乐观
郭正亮指出,台湾公立大学的教授、财团法人研究员和高管的薪资,比照公务员薪酬体系,严重缺乏弹性,必须尽早松绑,但是这涉及修改“文官法”,程序很麻烦;同时民意阻力很大,因为长期如此,百姓认为这种薪资是理所当然的。郭正亮对短期内改变薪资状况持悲观态度。
台湾政治大学商学院院长唐揆表示,海外依据市场机制给予大学教授待遇,以反映每个人在其学术专业领域及业界中的价值。赖士葆说,外籍CEO虽然年薪动辄百万,但不能只因薪水高就批为 “肥猫”,应该要看CEO为公司创造的收益,付给相对应的薪水。
前年底,“中研院院长”翁启惠、“院士”朱敬一、台大校长李嗣涔连袂向“行政院”和马英九简报 “延揽人才困境突破的做法”,受此推动,“教育部”在去年推出“弹薪方案”,至今没见多少成效。
今年6月,“中研院”公开发表《研教与公务分轨体制改革建议书》,主张弹性放宽教育与研究人员待遇机制,增加延揽优秀外来人才竞争力。但“政务委员”兼研议小组召集人朱敬一坦言,在民粹主义高涨和官僚氛围作祟下,即使“科技基本法”顺利修订通过,也很难“一次到位”地解决问题。
记者观察
以国际化价格留住国际化人才
台湾几类高端人才外流到邻近的大陆、香港、新加坡等地,反映出这几个地方高端人才的薪资行情,台湾相对处在低处,人往高处走,台湾人才于是纷纷出走。
在今天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人才像其它资源一样,以国际化视野在流动,哪儿行情看好,哪儿行情看跌,他们看得很清楚。或许在哪一天,有心人士也可以弄出个像股票指数一样的人才价格指数,以反映各地的人才价格,疏导人才的合理流动。
这就给各地提出了一个挑战:必须以国际化的价格,来吸引和留住国际化的人才。台湾的教授、科研人员、经理人薪资在台湾内部的薪资格局中,也许是合理的,然而这些人才处在全球化流动大潮中,台湾应该以全球视野来看他们,给他们相应的薪资行情。
目前看来,台湾要在高端人才薪资上与国际接轨,最大瓶颈在于财政出资的公立大学和财团法人缺乏弹性的薪酬体系,比照公务员搞薪资“大锅饭”,而在外面的世界,同样的人才却可以龙腾虎跃,海阔天空。面对高度灵活的薪资,有本事有能力的人才哪能不心动?
因此,台湾要想留住这些人才,除了给薪资松绑外,学习人家灵活的薪酬体系,以国际化的价格体现国际化人才的价值,其它似乎别无良策。或许,台湾也将在财政出资的非政府机关,来一场改善分配制度的机构改革?
[责任编辑:李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