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台湾频道  >   台湾万象

夜访台北果蔬拍卖:信息反馈及时减物价恶性起伏

2016年03月10日 14:29:4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号:    

移动拍卖机是台北市第一果菜批发市场一大特色。本报记者 李炜娜摄

  市场连接民众生活

  凌晨2时。台北万华区,第一果菜批发市场。

  记者随台湾朋友到达时,这里已一片繁忙。3000多辆满载的小货车,早早把近2000吨各种水果蔬菜从全台各地运送到这里。货物一到,市场工作人员立即开始确认果菜的产地、重量、品质。

  3时20分,蔬菜拍卖开始。4时,水果拍卖开始。

  “高丽菜现在开始拍卖!”各拍卖区扩音器中拍卖员的声音一出,一台拍卖机前,数十位承销商立刻抬头紧盯电子荧幕。信息显示,正在拍卖的高丽菜产地是南投县仁爱乡,拍卖员给出的底价是每公斤30元(新台币,下同)。“31”、“32”、“33”、“33”、“33”……拍卖员3声叫价后,没有人继续加价,成交。拍卖机打印出交易传票,得标的承销商在交易传票上盖章确认。

  除周一休市,岛内800多个农民团体和2000多个农友的果菜,每天从这里走上民众的餐桌,小市场连接的是农友的利益和大台北地区民众的饮食生活。

  电子交易公平公开

  果菜市场主任路全利对记者说,批发市场1974年成立伊始,希望以拍卖方式树立市场经营典范,改善农产品价格不公开、不透明的缺失。开始时人工拍卖,口头喊价、手开交易票,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他们与新竹科技公司合作研发拍卖机,1998年开始电脑拍卖。“现在,每个月都有大陆各地农业团队前来观摩果菜拍卖制度。”

  价格怎么定?拍卖员是第一关。吴延琰,做了20多年的拍卖员,一颗屏东的有机小番茄拿在手里,啧声连连,他对记者说:“这个应该可以拍到260元左右一公斤,虽然一般的小番茄只能拍到80几块,但是这种番茄品质好,几乎入口即化。”

  路全利告诉记者,作为交易中的关键人物,熟练的拍卖员会根据到货品质、到货量、天气、节庆等因素判定合理价格,不让产地农户受损,也不让消费者多花钱。“所以,所有果蔬都要分级包装,不同品质价钱会差很多,这也会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的精致化。”

  在市场中找不到农友。因为他们的果蔬由农会或农民团体统一运送,共同运销体制不仅降低了农友单独运输的成本,也让农户可以集中精力专注于栽培管理。像是农会、农业合作社联合社等团体都有代表在批发市场,帮忙处理各种突发状况。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在云林、彰化,还是高雄、屏东,农户都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自己果菜卖了多少钱。

  早上8时,每一笔交易的价格已经公布在网站上,农户在家里通过网络,输入代号、密码,就能清楚看到交易情况。当天下午,承销商的货款也会通过农产运销公司拨汇给农会或农民团体。通过及时的信息反馈,农户可以了解市场需求变化,来决定新的一天要不要调解采收量,这种自发的良性调解,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物价恶性的起伏涨落。

  运销公司角色重要

  台北、新北、基隆居民餐桌上七成的果菜都来自第一果菜批发市场,因此,这里价格的点滴波动,都会直接传递给民众。

  台北第一果菜批发市场,隶属台北农产运销公司。台北农产运销公司是各级农会、运销商,台北市政府与当局农业主管部门,产、销、消三方共同持股的服务平台。如何避免突发自然灾害对民生的影响?台北农产运销公司贸易课代课长焦钧,陪着记者来到批发市场。他说,每年夏天是台风多发季,相关机构都会提前指导公司与各级农会预先储存土豆、胡萝卜等冷冻蔬菜,如果出现道路交通冲断等情况,就会适时释出以平衡市场价格。

  7时,果菜拍卖结束。随后,市场送货员领取货物送装到承销商的车上,公开竞价完成交易的果菜被运往传统市场、大小超商。批发市场又恢复了平静。(记者 李炜娜 吴亚明)

浏览更多台湾新闻

[责任编辑:张真瑜]

最热新闻
评台观海
台湾一周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