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台湾频道  >   文化科教  >   正文

台“中研院”院士黄一农——运用大数据 穿越回“红楼”(图)

2015年01月09日 07:5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号:       转发 打印

  台“中研院”院士黄一农——运用大数据 穿越回“红楼”(图)

   黄一农在新书发表会上

  台“中研院”院士黄一农——运用大数据 穿越回“红楼”(图)

  曹雪芹哪一年出生、他的父亲是谁、谁是回大观园省亲元妃的原型……近日,台北举办了一场新书《二重奏:红学与清史的对话》发布会,与会者跟随作者黄一农,经历了一次“E考据”的奇特“红学”探险。

  从“大观园省亲”入手,上溯至康熙的密嫔王氏

  长期以来,《红楼梦》关于曹雪芹是从哪个家族故事获得灵感有不少猜想,有“明珠家事说”,也有“傅恒家事说”,但均缺乏令学界信服的论证。

  记者会上,黄一农介绍,为了找到历史事实,他从《红楼梦》最经典的情节“元妃省亲”入手。出于对未来皇嗣血缘纯正的考虑,中国历史上从不允许任何当朝妃子回家省亲,但《红楼梦》中对于元妃省亲的描写有太多细节,比如第十八回中,元妃抵达大观园时“有十来个太监喘吁吁跑来拍手儿”、“一把曲柄七凤金黄伞过来”等,一定有原型参照,曹雪芹才能写出如此精细的文字。

  黄一农就从“省亲”查起,终于查到第一位回家省亲的妃子是康熙帝极为宠爱的王氏。王氏共为康熙生了十五、十六、十八三位皇子,其中十八皇子胤祄8岁夭亡,被葬在景陵,是唯一一位与父母同陵的皇子,可见康熙对他的疼爱。即使如此,汉族女子王氏直到十五皇子25岁时才被册封为位阶很低的“密嫔”,到雍正时才被尊封为“密妃”,乾隆时再封为“密太妃”。当然,王氏获准省亲也并非如《红楼梦》中的元妃在青春年少时。黄一农介绍,据《清高宗实录》中记载,乾隆帝刚登基时,密太妃王氏与另一位太妃陈氏获准省亲,当时她们都是祖母辈了。

  王氏身世记载极少,黄一农在沈汉宗所著的《圣驾阅历河工兼巡南浙惠爱录》中查到一段故事:康熙三十八年南巡苏州,贵人王氏随驾寻亲。黄一农还查到王氏之父为江都人王国正。曹雪芹是极爱做文字隐喻的,“甄士隐”、“英莲”等人名实际意思是“真事隐”、“应怜”等。而书中,元妃的母亲是王夫人,父亲是贾政,林黛玉母亲名贾敏,每遇“敏”字,她都讳称为“密”。这些情节,无不暗合王国正之女密妃王氏。

  纳兰氏六姊妹吟诗习文,应为《红楼梦》中大观园的重要原型

  那么,曹雪芹与密太妃王氏又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经过考据,黄一农有了一个重要发现:“曹雪芹表嫂纳兰氏的六姊妹,很可能就是他创作大观园省亲故事最主要的原型。”

  书中提出,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因担任侍卫,与康熙关系很近。曹家自曹寅崛起,至曹寅去世走向衰败。曹寅属于八旗中地位卑微的汉姓包衣,但他的长女被指婚成为平郡王纳尔苏的嫡福晋,是首位成为郡王或亲王嫡福晋的汉姓包衣女子。这位嫡福晋,即曹雪芹的姑姑,育有四子,其中一子福秀娶了纳兰明珠的孙子永寿的女儿——纳兰氏六姊妹中的老大,其余五姊妹分别嫁给傅恒、希布禅、愉郡王弘庆、弘历(获封舒妃)、永公式,而其中愉郡王弘庆正是密太妃王氏的孙子。

  黄一农疏理了纳兰氏家族图谱,尤其关注明珠的孙子永寿名下六女。明珠家文学素养普遍颇佳,大家较为熟知的是明珠长子纳兰成德(也称纳兰容若),被王国维誉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实际上,成德的弟弟揆叙才情不输哥哥,被康熙誉为“学问、文章满洲第一”。纳兰家女性浸润在这样的诗书氛围中,出了不只一位闺阁诗人。永寿之姑留有诗集《绣余诗稿》,永寿妻关思柏专门礼聘女教师宫淡亭,教授六女一子(其中四女为关氏所生)。黄一农说,这不禁让人联想起《红楼梦》中大观园开诗社、香菱学诗、凹晶馆联句等情节。

  黄一农认为,曹雪芹的父亲应是曹寅第五子曹頫(其中只有第三子曹颜为曹寅亲生,其余四子均为曹寅弟弟曹荃所生)。他推估,曹雪芹的生年应不早于康熙五十三年,即2014年应是曹雪芹300岁冥诞。在雍正6年曹家被抄之时,曹雪芹应不超过15岁,他出生时越接近康熙五十三年,就越能感受到从“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至“忽喇喇似大厦倾”的剧变,《红楼梦》中“飞鸟各投林”的情节才会如此深刻生动。

  一位天文学家转攻历史,4年苦钻“红学”

  黄一农曾是职业天文学家,上世纪80年代,他转向史学研究,2006年即获选为“中央研究院”人文组院士,现为新竹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研究中心主任。

  或许这番奇特的经历,让黄一农用科技的思维来研究文史。他一直认为,目前是文史研究的黄金时代。因为网络和资料库的普及,让文史工作者有机会掌握前人很难收集到的材料。目前中国古代文献已有70亿字被数字化,黄一农说,70 亿字是什么概念呢?假设你每天读完一本像73 万字的《红楼梦》那么厚的书,30 年才能读完70 亿字。而使用古籍数字资料库检索,“只要问对问题,就能回答过去不能回答的问题。”黄一农就此提出“E考据”的概念。

  4年前,黄一农决定选择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进行E考据探险,于是尝试研究《红楼梦》。 他说,这4年是他这辈子最用功的时候。由于古籍数字资料库白天常常“塞车”进不去,黄一农甚至改变作息:每天晚上9点上床,凌晨三四点起床查资料。

  即使E时代,也需要笨工夫。遇到还没有电子档的资料,黄一农也只能一页页地翻找。比如,查找纳兰氏六姐妹中最小的妹妹到底嫁给了谁,黄一农就要查《爱新觉罗家谱》,这份家谱没有电子档,全靠逐页翻查,一直翻到第11本,终于查到是嫁给了永公式。

  考据《红楼梦》的4年中,黄一农陆续写了不少论文,与红学家尤其是大陆的红学界交流探讨。他认为,红友们有权提出任何假说,但也有责任提供深入论据。

互动社区
热帖| 博文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