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永明在《台湾歌谣:我听我唱我写》新书发表会上接受媒体访问。任成琦摄
被视为台湾第一首流行歌曲的《桃花泣血记》传唱至今已经80年。在今天的《台湾歌谣:我听我唱我写》一书发表会上,主办方特意邀请收藏家带来了原版唱片,并以旧式留声机播放,重现逝去时光,展现了这首流行旧曲的独特魅力。
《台湾歌谣:我听我唱我写》一书的作者庄永明表示,《桃花泣血记》等台湾歌谣,反映了岛内早期庶民文化和基层民众心灵的历史。这首被传唱了80年的老歌,是以民间叙事歌谣“七字仔”形式写的。1932年,上海联华影业制片印刷公司出品,由阮玲玉、金焰主演的《桃花泣血记》要在台湾上演。但当时的电影都是默片,必须有人现场解说,解说员称为“辩士”。为了宣传这部片子,就请台北大稻埕的“辩士”詹天马与王云峰写出这首歌。歌词里有很多先进思想。例如谈到“文明社会新时代,恋爱自由才应该,阶级约束是有害,婚姻制度着大改”,在“媒妁之言”的年代有这样思想很不容易。
庄永明表示,台语歌谣除记载反映当时社会现象,还负责人文传承的任务,一首歌就代表一种情境。如《望春风》歌词写道“十七、八岁未出嫁”,描绘上世纪30年代,女孩通常十七八岁就结婚。
《台湾歌谣:我听我唱我写》由台北市文献会发行,记录台湾上世纪30年代到1945年光复后的流行歌曲,收录两百多件史料和图象资料。书籍封面采用庄永明珍藏的一九三○年代泰平唱片的封套,除有西方美术的影响,更保有东方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