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双方日前宣布完成自由贸易协定(FTA)实质性谈判,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岛内知名经济学者胡胜正对此表示,由于资讯科技协定(ITA)、市场区隔等因素,中韩FTA对台湾整体影响不大。然而“中华经济研究院院长”吴中书却表示,据“经济部”统计,台、韩出口产品重叠高达7成7,而台湾出口到大陆较有竞争力的产品,包括工具机、石化、纺织等,关税至少6%以上,中韩FTA生效后,韩国相同产品出口到大陆的关税逐年减少至零,对台影响很大。
同样都是知名经济学者,却得出中韩FTA对台影响不大与影响很大的不同结论,一般市民百姓又要如何才能认知究竟影响到大不大呢?经济学界曾有句笑话“10个经济学家有11种不同意见,其中凯因斯自己有2种不同意见”。由此可知,经济学者对于陆FTA对台湾整体影响不大与很大的不同结论,可以理解,因为这是经济学在预测上本来就会出现困境。
更何况在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发生前,美国的许多经济学家并未准确预测金融海啸的来临。根据纽约时报报导,反而是一位计程车司机,率先发现美国房地产市场供需极不平衡,并据此判断美国经济将陷入大麻烦。果不其然,美国经济因为房地产次贷风暴而陷入大麻烦,甚至引发影响全球经济的金融海啸。因此,对于实体经济发展数字以及小市民的认知,不可等间视之。
胡胜正认为,台、韩产品的重叠性虽有70%以上,但台湾对大陆的出口,约60%有ITA涵盖,现在ITA要扩大到ITA2,涵盖率可能提高到70%;加上ECFA涵盖约10%,即使不考虑ITA2,目前已约70%免税;剩下的30%,有一部分是台商接单后,把台湾的零组件、中间产品运到大陆制成成品后出口,所以受关税影响的比率不大。
若是胡胜正的推论完全是正确的,为何从事电子产业生产制造的鸿海董事长郭台铭会对此相当忧心?他并指出如果他是外商,不会选择投资台湾,因为外商会考量台湾能否成为亚太地区和大中华区的重要基地。郭董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关系人,比前述的计程车司机对经济发展的敏感度更高,其意见难道不值得更加予以重视吗?
长期观察亚太区域经济整合的专家学者,一定会认识到中国大陆与韩国早自2006年成立CKFTA(中韩自由贸易协定)共同研究委员会,但是进度并不快,速度加快是在两岸签订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后。两岸ECFA谈判即将完成前,韩国非常紧张。当时韩国第一大报《朝鲜日报》甚至以“凶猛追击的Chaiwan”标题,报道两岸经贸合作将对南业产业的冲击。(Chaiwan:2007年韩国媒体创造出的新词,即China与Taiwan的合体词,显示出两岸经济合作不容忽视的威力和韩国神经的敏感性)
用自创英文单字“Chaiwan”来提醒,说明其忧心的程度。这也说明韩国为何要抢在台湾之前与大陆签署FTA,若大部分的产品已由ITA涵盖,试问韩国有必要对两岸的ECFA如此忧心吗?又为何要在两岸经贸进一步整合前,抢先与大陆洽签FTA呢?相对于韩国对于两岸经贸协议早收清单的紧张,台湾却对大陆与韩国95%以上产品免关税的FTA认为影响不大,不知道算盘是怎么打的?
文章最后说,郭台铭董事长说得对,台湾总是用政治思维来看待经济议题。如今未被列ITA项目的产业,如面板及工具机业者,现在已经“剉咧等”,深怕陆韩FTA签署将面板等纳入降税项目,届时台湾面板等相关产品销陆必须课5%~10%以上的税率,试问还有竞争力吗?能说影响不大吗?
[ 责任编辑:何建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