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听《台湾一周侃》→
各位好,欢迎收听全新一期的《台湾一周侃》,我是小小。
又是一年3月,两会与全国人民如约见面。要说起关于“两会”的话题,真是三天三夜都嫌短。除了委员代表们恪尽职守、认真履职外,全国的媒体朋友们也在奋力发稿、传播热点。那在记者们眼中,两会又是什么样?有人说酸甜苦辣、兴奋难忘,更有人直言两会是个磨人的小妖精。
本期我们就为您奉献上两会版《朗读者》——亲历两会。
初次上两会,我是认真的!
作为报道两会的新手记者,初次上会内心有点慌,在做足了认人、找热点话题、查背景资料、看历年报道等一系列工作后,有些忐忑地进入了两会报道工作。而仿佛眨眼间,两会就要闭幕,内心有不舍,更感到踏实,回想起每一个奔跑着出发的清晨与整理思绪写稿的夜晚,只想说,初次上两会,我是认真的。
初次上会,有很多新体验。政协发布会当天,第一次与数百名记者共处一堂,见识了很多新型报道装备,也领略了记者们的“敢抢敢拼”。为了找到好的拍照角度,大家不分男女纷纷“卡位”,“长枪短炮”早已不算什么,为了更好的视线,梯子几乎成了人手必备。整个会场人潮爆满,主席台与第一排之间的空地上,一群记者席地而坐,听发言、记笔记,还不忘举高手争取提问机会,会场里没人说话,只有相机不间断的“卡卡”声。一个多小时的发布会,绝大多数人扛着摄像器材一站到底,为了找角度,还要尝试穿过厚厚的人墙,一步一步往前挪。记者往往就是这样,在新闻现场,浑身都是使不完的力气。
作为跟组记者,“认脸”很重要。根据前辈指示,还没上会,就百度了委员们的信息,并做成几份word文档保存在手机里,没事就翻出来认一会儿。3月4日上午,委员们举行第一场小组会,会场里委员们发言很踊跃,讲到精彩处往往你插一句、我插一句。当天上午委员们座位上没有座签,真像在考场,处处是考验。还好先前准备工作做得足,看着发言的委员,一张张照片信息在大脑里闪过,一上午时间,竟把素未谋面的十几个人全都认全了!内心的小石头终于落了地,准备工作没白做!
听委员们发言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总理当家不容易”、“让台湾同胞在‘中国梦’中实现个人梦想”、“国家底线不容触碰”……小组讨论会上,委员们谈热点、话心声,积极反应社情民意,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建言献策。每天下午3点开始的讨论,总有委员提前到场等候。委员们讨论时畅所欲言、不藏着掖着、不说空话套话,抓紧机会表达个人观点,不负人民所托。
采访委员是一个令人享受的过程。作为记者,当听到在大陆生活近30年的台籍委员林贤顺盛赞祖国大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时,我感受到的是自豪;当听到台籍委员雷献禾直斥“台独”艺人不可触碰国家底线,号召两岸影视工作者共担民族大义时,我心中充满敬重;当听到台籍委员郑广台这些年为台胞在大陆生活便利而奔走调研、建言献策时,我感受到的是责任。这些台籍政协委员们时刻关注、关心生活在两岸的台湾同胞,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什么是“两岸一家亲”;委员们的两岸故事,总能让人内心深处被触动……
时间转瞬即逝,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今天已经闭幕,看着委员们的车从天安门广场驶去,心中竟然有一份不舍,总感觉还没和委员们聊完,还没来得及说一声再见,大家就都要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了。
回想起这些天在家与会场间奔波的日子,有疲惫更有收获。每晚,在电脑与台灯的陪伴下,听录音、挑照片、整理思绪,写稿到深夜已经成了日常。期间,既有“白+黑”连续工作让“体力+脑力”劳动达到极限的疲惫,也有稿件得到委员肯定后的愉悦。两会结束了,心里很踏实,初次上两会,我是认真的!
两会啥感受?一个字,燃!
“委员看这边”、“您再多说两句”、“快冲,是刘翔”……3月3日全国两会开幕以来,社会各行各业聚焦于此,尤其是全国的媒体朋友们,不仅“长枪大炮”、“钢铁侠”设备用的得心应手,“围堵”委员代表的速度也直逼“凌波微步”。作为一名涉台新闻工作者,记者本人也有幸参与了这场汇聚四海八荒采访神力的大“趴体”。同行齐聚、高手云集,识委员、做直播、侃经济样样拿手,休息时也不忘奋力敲稿,时刻散发出“我敬业,我骄傲”的光芒。记者在现场深刻体会到了“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爆表魅力值,燃!
“两会”期间,记者接触了许多台籍全国政协委员,他们是一群可敬又可爱的人。小组讨论中,委员们根据议程积极讨论、认真审议,甚至是仔细到“抠字眼”的程度,让人钦佩。每位委员的发言都很“接地气”,不说官话、套话,实实在在的反映了来自基层的社情民意。旁听他们的真知灼见,记者也对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全国政协如何发挥参政议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作用有了更真实的体验。
“如何加强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台湾青年怎样才能在大陆更好的学习、生活、就业、创业”、“与台湾基层民意代表的交流工作怎么做深、做广”,这些两岸热门议题都是委员们倾力研讨的重点。他们谈起台湾青年和台湾同胞就像自家的小孩、亲戚,迫切的希望能替台胞们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说到激动处不经意间嗓门也会提高八度,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在这些委员身上没有遥远的距离感,添上的是几分亲切。“小姑娘跟了我们这么多天,也很辛苦啊”、“你要不要喝点水,吃个橘子吧”、“谢谢你们媒体帮我们把声音传出去,让更多的人听见”,每一次的采访都像是朋友间的对话,委员们真情实意流露出对两岸事业的热忱,深深地打动着听者的心。有一位委员对记者说,他的外公曾担任过“北平同乡会”的会长,相较于外公当年为台胞们做的事情,他自愧不如。但在记者看来,年代不同所需要努力的方向也不尽相同,这位委员现在为台湾同胞奉献的心血,值得所有人为他点赞。
从早上九点到下午五点,每天八小时、接连运转十多天,这是委员们“两会”期间的标配作息时间。有时还要准备第二天的发言材料、整理提案建议,中午不休息、晚上到深夜,都是常有的事儿。留给媒体采访的时间更显得弥足珍贵,此次记者也体验了一回与众不同的“健步ing”采访形式。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里与委员进行充分的沟通,记者与一位委员相约边健步边采访,在四十多分钟的时间里,从台资企业如何共享“一带一路”成果谈到怎样加强两岸“心灵契合”,委员笑称,“实在是没时间,大脑思考久了,走一走才能放松下来,辛苦你了”。从这件事上,记者也顿悟到以后该锻炼的不仅是笔头跟脑力,还有伪发达的肱二头肌——举不动录音笔,伤不起。
“两会”与其说是委员、代表们共商国是的殿堂级会议,不如说是各行各业都在为祖国建设奉献自己的心力。为了“两会”的顺利召开,会议现场的安保人员全天值守一丝不苟,楼层的服务人员能准确地称呼每一位委员的姓氏,记者们加班加点的报道会议亮点、解读各界声音,普通百姓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各种渠道关心着正在发生的国家大事。大家所共同期盼的,是国家越来越昌盛、民族越来越富强,这是我们的“中国梦”。
“两会时间”慢慢接近尾声,踏出会议中心,春天的气息也渐渐清朗,朋友圈里到处都在晒着“春风十里不如你”,在记者眼中,这个春天“两会”最美,参与“两会”的人更美。亲爱的“两会”——我们明年再见!
以上就是本期《台湾一周侃》的全部内容,感谢收听,再见!(完)
[责任编辑:吴晓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