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靺鞨绣台湾桃园作品展(中国台湾网 王文英 摄)
中国台湾网8月21日牡丹江讯(记者 王文英) 俗话说“南有苏绣北有靺鞨绣”,渤海靺鞨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手法多样,表达内容丰富。今天下午,参加“第九届全国网络媒体龙江行”的全国网媒记者团牡丹江小分队一行来到牡丹江渤海靺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通过靺鞨绣传人的的详细介绍和欣赏各类作品,了解到了这一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纷纷惊叹其巧夺天工的复杂工艺和瑰丽神奇的表现手法。
据渤海靺鞨绣传人介绍,渤海靺鞨绣起源于距今1300年前的渤海国靺鞨刺绣针法,是以牡丹江为中心的东北地区满族刺绣品的总称,它是靺鞨、女真、满族刺绣的民间艺术,该工艺从传承到开发融入了东北独特的山地文化,将现代摄影技术与传统的东北三角针技术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传递出一种粗犷豪放的艺术特色。
据了解,渤海靺鞨绣有两个突出特色。特点之一为用料独特,渤海靺鞨绣所用的蚕丝为中国北方特有的柞蚕丝,东宁等地的养蚕基地,为靺鞨绣提供了优质的底料。特点之二为用针特殊,叫做鸡爪针,针脚比较大,形态类似鸡爪。靺鞨绣第四代承传人孙艳玲在承传过程中改良了针法,现称为三角针,针法类似三角形,形态类似五角星,针法由大到小,四至八层叠加,丝丝并股参色,使其呈现立体感极强的刺绣艺术作品,使渤海靺鞨绣在技艺上重新焕发出青春和活力。由于作为传承针法的三角针尤其适合油画的刺绣,因此渤海靺鞨绣也被称为“刺绣中的油画”。
据介绍,渤海靺鞨绣曾多次远赴包括台湾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展出,受到当地艺术爱好者的热烈欢迎。其中一幅代表作品《母亲》,在台湾以85万元的高价被私人收藏。(完)
渤海靺鞨绣传人向记者团介绍刺绣作品(中国台湾网 王文英 摄)
渤海靺鞨绣作品(中国台湾网 王文英 摄)
[ 责任编辑:宣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