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台湾频道  >   时政  >   正文

两岸驻点记者回顾2014:两岸关系克难前行

2014年12月30日 14:10 来源:新华台湾 字号:       转发 打印

  2014年,两岸关系克难前行,继续保持了和平发展势头,取得新的积极进展。两岸双方保持良性互动,政治互信基础得到巩固。两岸协商继续推进并取得新成果,两岸经贸交流合作稳步发展,两岸人民往来与基层交流更趋热络,各领域、各界别交流继续扩大……但同时,两岸关系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岛内“太阳花”运动、“九合一”地方公职人员选举等“插曲”,从不同角度、或多或少地牵动着两岸关系进程。那么,作为两岸关系发展直接的亲历者和记录者,两岸派驻对岸驻点的记者们是如何盘点2014年呢?

  “九合一”:翻转台湾政局的重大选举

  新华社港台部副主任陈斌华在驻台期间适逢“九合一”地方公职选举,对选举结果有独到的观察和感悟:

  “九合一”虽然只是一次选举,虽然只是一次地方公职人员选举,虽然选前包括记者在内,外界普遍预判国民党会输,但似乎谁也没有预料到国民党会一败涂地,没有预料到选举结果竟如此暴风骤雨般冲击台湾政局。

  台湾地区22个县市的县(市)长中,国民党、民进党原本各拥有15席、6席,另一席为无党籍的傅崐萁。但“九合一”选后,国民党只保住6席,民进党则赢得13席,此外无党籍获得3席。“绿地大于蓝天”不仅体现在席次的增减上,更体现在执政资源上。目前,民进党执政的13个县市所辖人口数达1444万多人,占总人口超过六成,总预算数也增至5877亿元(新台币、下同)。而国民党6个执政县市所辖人口数仅为581万多人,掌控的预算数仅为2488亿元。民进党不仅翻转了“北蓝南绿”的地方政治版图,而且在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对国民党构成严峻挑战。

  如此重大挫败迅即引发岛内政局剧变,当局领导人马英九12月3日辞去兼任的国民党主席职务,台湾行政当局也随即改组。重整旗鼓后的国民党当局今后施政将面临更加艰困的局面。如果笃定将成为国民党新主席的朱立伦不能对国民党进行有效的改革,让国民党重新赢回民心,那么“九合一”选举所产生的骨牌效应将大于钟摆效应,国民党在2016年将再度面临苦战。

  应该看到,“九合一”选举并未涉及统独议题和“九二共识”认同问题,其结果并非台湾民众对马英九当局两岸政策的“不信任投票”。但民进党在岛内政治版图的坐大与国民党执政危机的加深,势必牵动两岸交流和两岸关系的后续进程。相信关心两岸关系大局的人们,都在拭目以待。

  “转”字成为两岸年度汉字

  在两岸部分媒体举办的“2014海峡两岸年度汉字评选”中,“转”字成为年度汉字。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李炜娜认为,“转”字当选,背后是2014年岛内波澜迭起的政治风云:

  过去的一年,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观察岛内政局,反服贸“太阳花”学运以及年底的“九合一”选举恐怕都不能不提。“太阳花”学运,让岛内民众忧心未来两岸制度化协商的进程蒙尘。“九合一”选举中,蓝绿执政版图的大幅移动,也让人们忧心选举结果会不会影响两岸关系。

  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发生重大良性转变。关于两岸关系的探讨也更多的集中在如何稳步推进经贸领域的制度化建设、如何在迈入“深水区”后进一步增进政治互信。然而,今年却再次出现了有关两岸关系会转向何方的讨论和声音。在采访报道中,会发现,无论是在“太阳花”学运还是在“九合一”选举中,年轻世代的激情表达中,都有对当前岛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满和无奈。事实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过程中所累积的智慧、善意和耐心,已经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向前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趋势,早已成为两岸主流民意的共同认知,没有逆转的可能。但是,当两岸关系步入“深水区”,就需要面对如何克服瓶颈进一步释放和平红利的问题。接下来,如何让普通民众,特别是年轻人切实感受到,两岸关系进一步推进带来的实在好处,是两岸都要思考的。

  两岸关系克难前行 继续保持和平发展势头

  台湾联合报驻北京记者赖锦宏认为:

  两岸关系今年有很多值得观察和思考的地方。

  习近平主席在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会面时的讲话中,重申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不会改变,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互利共赢的务实举措不会放弃;在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时,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这对两岸未来有很大影响。

  但同时应该看到,台湾年轻人“反服贸学运”所反映的对大陆的怀疑与惧怕,以及大陆一些年轻人对“让利”给台湾的不同思考。因此在未来,两岸交流如何做得更细致和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

  台湾需要更“走心”

  让候选人、选民亢奋躁动了一整年的“九合一”选举已经结束,也许结果让一些人错愕或是兴奋,但是狂欢式的选举过后,更为“走心”的东西才是台湾人民真正需要的,正如海峡导报记者林静娴所言:

  驻台三个月,我印象最深刻的报道并不是轰轰烈烈的选举,却是有关于两名深山小学的老师。一次大陆驻台媒体的部落参访,我们穿过红枫夹道的蜿蜒山路,绕过绿树掩映的万大水库,来到一所只有60多名学生的南投县仁爱乡亲爱村亲爱小学。这所学校有一支弦乐队,王子建与陈珮文两名汉族老师,为了通过文化艺术的熏陶,来平衡城乡的落差。前后贷款1000多万元,为学生买琴,找老师。“老师不愿意上山教,我们就买车送孩子们下山去,然后还买了房子让他们可以当宿舍。”当老师云淡风轻地说着“贷款再还17年就还完啦”的时候,举着相机的我突然就热泪盈眶。那种打心眼的感动与佩服,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无法做到。教书育人,执着理想,不求回报,话语背后还有别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却被他们一一克服。

  我想,这才是更值得我记下浓重一笔的东西。

  

互动社区
热帖| 博文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