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台湾频道  >   时政  >   正文

台媒:民进党莫幻想再用陈水扁两岸路线“治国”

2014年12月16日 09:58 来源:环球网综合 字号:       转发 打印

  【环球网综合报道】台湾《旺报》16日社评,原题《莫幻想陈水扁路线治国》,全文摘编如下:

  当民进党多数成员还沉浸在选举大胜的情绪中,以为2016年大选已经胜选在握,曾任台陆委会主委、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的民进党秘书长兼驻美代表吴钊燮却已经现身美国,第一时间向美国表达了民进党不会把这次选举结果当成民众对马英九政府两岸政策的不信任公投。

  关心两岸关系的人士无不认为吴钊燮的公开发言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这不是他作为国际关系专家的个人意见,而是传达了民进党主席蔡英文的立场,也就是暂不推翻现行的两岸政策。在此同时,毫不意外的,前述谈话也招来了台湾的“独派“人士透过媒体投书给予批评。

  民进党急着针对两岸立场向美国表态,事出有因,因为两岸关系一直是民进党迈向执政的罩门,而最大的压力则来自美国。民进党籍前“总统”陈水扁任内不少两岸作为,引来美国出手压制。2012年大选前,美国重要官员又透过媒体传话,质疑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处理两岸关系的能力;最近以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等许多国际重要场合上,更一再重申美国支持两岸和平交流、避免关系紧张的态度。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民进党如果有心迈向执政,即使不必事事屈从于美国,也不应该重蹈陈水扁在两岸路线上的错误,成为国际社会的麻烦制造者。

  台湾在民主化之后已经顺利的经历了两次政党轮替,过去历史所遗留下来的“统独”之争,其实在年轻世代崛起后,已渐渐找到了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就是“维持台湾现状”,既不草率寻求急统,更不盲目跨向“急独”。然而,两岸关系不会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会随着两岸的发展而产生变化。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台湾在政治民主化与经济自由化等方面的表现,都遥遥领先;但是过去一、二十年,大陆的快速经济成长挟其广袤的领土、人口及有效能的政府领导,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都市建设进步、民众生活改善已获得全球肯定,因而对台湾民众造成了心理压力。马英九政府在全球大环境压力下积极推动两岸交流,虽然是大势所趋,但是却无力化解民众对大陆在政治上不信任、在经济上不放心、在心理上不认同,以致功亏一篑。

  民进党如果把国民党这次败选看成台湾人民对于两岸政策的不信任投票,误以为可以在两岸关系上倾向“台独”,当然是错误的解读,将会引来民众疑虑,更会引起美国关切。所幸,民进党的判断尚属正确,并没有被“台独”人士给绑架。

  最近民进党传出这样的想法,以为2016年大选胜券在握,不必横生枝节,因此在两岸政策上不如采取一动不如一静的低调姿态,等到选举胜选再来进行必要的政策调整。这种想法太过于乐观与天真。一来,民意如流水,不容坐以待胜;二来,美国对于民进党两岸立场不放心,不容得民进党消极以对;更重要的是,台湾民众迫切需要一位足以带领台湾走出困局的领袖,而这个困局又与两岸政策息息相关。凡此种种,都催促着民进党提出一套完整可行的两岸政策。

  民进党向来受到“台独教义派”牵制,陈水扁在任内的“一边一国”等诸多作为已经被证明是走上迷途。有一些民进党大佬试图透过论述来找到两岸政策的立足点,希望以此来跟“九二共识”或其他论述对抗,也化解来自“台独”人士反弹。

  光是论述当然不够,因为真正足以获得民众支持的两岸政策,必须一方面符合台湾人民对维持现状的期望,另一方面又可以带领台湾在进行两岸交流的同时,继续保持政治的自主性与经济的相对优势。简单地说,民众接受的“维持现状”,绝不是静态概念,而是要维持台湾站在政治与经济相对优势的动态概念。

  民进党执政时,两岸政策屡蹈迷途。未来民进党想要重新执政,绝不能只含蓄表示不改变两岸政策现状,而该展现准执政党的高度,提出符合台湾民众与国际社会期盼的两岸政策。

互动社区
热帖| 博文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