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台湾频道  >   时政  >   正文

评论:民进党阻挠两岸条例“偷鸡不成蚀把米”

2014年06月03日 10:03 来源:法制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5月28日,“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草案在台“立法院”付委复议案时,被民进党与台联党“立法院党团”联手以变更议程方式阻挠,再次无法进入初审程序。这不仅让“两岸协议监督条例”本会期能否进入“立法院”审查程序再添变数,也显示出民进党在处理两岸问题上毫无诚意。

  其实,立法监督两岸协议本是民进党为抵制“两岸服贸协议”而提出的一个重要主张,国民党在“反服贸事件”之后接受了民进党的条件,同意先完成“两岸协议监督条例”立法,再审议“两岸服贸协议”。按理讲,民进党应该积极支持。然而,在28日的台“立法院”本会期倒数第二次“院会”中,当“立法院”准备依朝野协商结论对“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草案进行付委复议时,民进党却提出几百个变更议程案予以阻挠。事后,面对外界的不满,民进党“立法院党团干事长”高志鹏反而振振有词地宣称,他们只是希望“立法院”能尽快审议已完成审查的议案,而不愿国民党为抢“监督条例”草案主审权强渡关山,甚至反批国民党“为了一己之私”,不以苍生为念,非要等到这个会期最后一天才挑灯夜战,让“立法院”被污名化。民进党之所以如此背信弃义,强词夺理,关键在于他们根本不希望“立法院”能够审议“两岸服贸协议”。

  2008年,民进党在“大选”中惨败,关键在于岛内民众对陈水扁执政时期的“急独”行为深感恐惧。2012年,民进党在“大选”中“惜败”,关键仍是选民对蔡英文不愿接受“九二共识”心存疑虑。苏贞昌接任民进党主席后,虽迫于民意而重设“中国事务部”、新增“中国事务委员会”,并召开9次大规模的“对中政策”检讨会,但其“逢中必反”的立场依然没有改变,这不仅加剧了岛内民众的疑虑,也迫使苏最后宣布弃选党主席。作为身经百战的岛内政治人物,包括苏贞昌及民进党“立委”们,当然很容易从中总结出惨痛的历史教训。然而,他们之所以敢于继续这么干,关键在于他们希望借机进行选举操弄。一方面,他们希望通过阻止“两岸协议监督条例”完成立法让马英九政见跳票,从而再次证明马英九与国民党的“无能”;另一方面,则希望通过持续“逢中必反”巩固“深绿铁票”,继续欺骗部分不明真相的民众,以便在选举时进行民粹动员。

  两岸关系合则两利,这是最基本的常识,也是岛内多数民众的共识。第三度当选党主席的蔡英文也曾在竞选期间誓言,要维持两岸和平,要把两岸交往从重“量”改变为“优质”的两岸关系。最近岛内公布的一系列民调结果也显示:90%受访者认为,在未来十年大陆将是台湾最重要的经济伙伴;47%受访者赞成“立法院”尽快审查“两岸服贸协议”,仅29%受访者主张“立法院”退回“两岸服贸协议”;41%受访者支持“两岸服贸协议”,仅28%受访者不支持。蔡刚刚当选,按理说应更加尊重民意,其主张也应对民进党有影响力。然而,就在她当选的次日,民进党“立委”们便以粗暴手法干扰有关两岸议题的立法。这让外界如何相信,蔡有能力让两岸交往从重“量”改变为“优质”的两岸关系?日前,岛内舆论再次向蔡建言,要想赢得2016“大选”,就需跨过两岸关系的“最后一里路”。在党内持续的这种“反中”氛围下,蔡又有什么良策跨出最关键的一步?

  民进党一向喜欢标榜自己尊重民意,一向喜欢批评对手骗票。时至今日,不知他们是否注意到岛内希望两岸服贸协议早日生效的多数民意,也不知他们是否还记得对ECFA“概括承受”的承诺?否则,如果继续以霸占“立法院”主席台、以变更程序等方式阻挠民生法案通过,扼杀的恐怕不仅仅是台湾经济的发展机会,更将是民进党再次执政的机会。

  (作者系社科院台研所教授)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