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上月大幅减持了251亿美元美国国债,但是16日美国财政部公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中国增持美国国债的步伐没有停止,截至7月末,中国持有美国国债为8005亿美元,相较于6月末的7764亿美元增持241亿美元。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16日公布的数据,截至8月末,我国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余额为181306.77亿元,其中8月份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为1187.54亿元,我国外汇持续流入的格局没有改变,而且未来一段时间也不会改变。另外,与此次TIC数据公布的月份相对应的7月份的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为2204.56亿元,也创下年内第二高。“我国持续贸易顺差的状况不改变,流入外汇持续增加的状况不改变,增持美国国债的怪圈就难以突破。”中国建设银行研究员赵庆明表示。
中国增持或者减持美国国债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国人的神经,因为中国手中的美债存量着实巨大。渣打银行研究部门近日发布的报告指出,美国财政部数据可能低估了中国所持头寸,部分原因是中国通过中介购买债券,最主要是通过伦敦的经纪商,购买量在美国财政部数据中没有显示在中国名下而归到英国名下。
美国财政部8月曾发表声明称,今年10月开始的2010财政年度将发售更多的通货膨胀保值债券(TIPS),并考虑用30年期TIPS取代20年期TIPS。众多人士分析称,此举是美国对众多“债主”的一个表态,因为TIPS的发行成本要高于普通国债,而且未来通胀越严重,发行TIPS成本越高,因此美国政府想通过此举来安抚各大债主:“我们有信心控制通货膨胀率在一定水平之下。”
“但是,这或许带有迷惑的色彩,美国通胀率的前景并没那么乐观。”赵庆明说。美国不可能很快退出自身的财政扩张政策。据一些人士估计,美国政府在截至本月的2009财年举债近2万亿美元,2010财年则可能新增1万亿美元“因此美国国债的价格下跌、未来通胀以及美元购买力的下跌是板上钉钉,各大债主必定要承受由此带来的损失,中国更是首当其冲。”他表示。
各国增持美债风险长期存在
在投资者的密切关注之下,美国财政部16日公布了7月份国际资本流动数据(TIC)。数据显示,在中国增持的同时,其他各大债主国在7月间也在增持美国国债,日本增持127亿美元达7245亿美元,英国增持60亿美元达2200亿美元,加勒比海国家增持35亿美元达1932亿美元。总体而言,各国增持美国国债455亿美元,总额达34280亿美元。
这些跟踪美国跨境资本流动情况的数据之所以成为焦点,主要是因为市场希望从中判断美国国债(简称“美债”)的需求状况,进而对美债价格和收益率走势做出预测。分析认为,在美国复苏之路尚不稳定的今天,持有美元以及美债的风险将长期存在。
短期美债需求保持稳定
为拉动经济脱离衰退,美国政府大量举债。投资者担心,美债价格会在这么大的供应量重压之下跳水,从而推高利率,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但《华尔街日报》等外国媒体指出,迄今为止,市场对美债的需求保持稳定,因此美国国债价格和收益率走势持平。
根据国际资本流动数据,包括私人投资者和外国央行在内的海外买家2009年上半年购买了净值207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较前六个月的1100亿美元大幅上升。而10年期美国国债15日的收益率为3.45%,较上年同期几乎没有变化,而上年同期正是美国政府进行规模最大的发债之时。
分析人士指出,投资者继续买进美国国债的一个原因可能是,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与通胀之间的息差(“实际”利率)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高的。这表明债券投资者正在获得有力的通胀缓冲。
投资者押注美债价格长期下跌
《华尔街日报》的文章称,尽管市场对美债的需求保持稳定,但交易员们仍然不看好长期国债。上周,押注国债价格下跌的期货投机者与押注国债上涨的投机者比例为2比1。上年同期看涨者多于看跌者。
事实上,由于近日美国公布的经济数据大多表现较好,提升了人们对美国经济正在走出衰退的信心,对债市避险买盘也构成了打压。
16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的8月份生产价格指数(PPI)升幅超过预期,由于物价上涨会使长期国债投资者的实际回报下降,长期国债因此承压。但是,有迹象显示,美债市场投资者还不确定美国消费正在回升,所以美国国债跌幅不大。
此外,香港《新报》的文章称,后市对美债走势影响最大的因素是9月22日美联储议息,投资者在等待其公布有关“退出策略”的问题。基本上除了公布推迟退出日期以及增加购买国债这两个因素同时出现之外,其他完全没有使美债上升的可能。文章认为,两个因素同时出现的可能性接近于零,故美债未来仍可能以反复下跌为主。
美元长期仍将走低
比起美国国内的债主,外国的债主在担心美债收益率的同时,还在担心一个问题,那就是美元走势。目前看来,美元长期下跌的趋势似乎已经确定。
首先,美元的避险功能在慢慢退去。专家表示,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前几个月,各个金融机构都在去杠杆化,大量投入在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的资金被搬家到了美元市场,美元因此上涨。但是在此过程结束后,经济逐渐走上复苏之路之后,聚集在美元市场的资金又会返回到其他市场,美元会持续下跌。
“而7月IMF公布的2500亿美元特别提款权(SDR)分配草案更给现在的美元走势雪上加霜。”中国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表示。他说,IMF的增配无疑给市场增加了流动性。实际上,在IMF决定支持此次SDR分配后,包括欧洲央行执行委员会成员于尔根·施塔克在内的一些业内人士抨击此举考虑欠周,认为此项操作带来的流动性增加可能引发通胀。“一定程度上,这项举动起到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市场对于流动性的担忧为美元的走低埋下了伏笔。”赵庆明说。
欧美经济复苏步伐不一投资机构更看好欧洲债券
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当地时间15日表示,美国经济衰退“很可能已经结束”。数据显示,上月美国零售额出现了3年多来的最快增长。这引发了人们的希望:美国消费者可能正从楼市崩塌的瓦砾、股市的过山车表现以及不断攀升的失业率中走出。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英国央行行长默文·金当天表示,英国经济已经恢复增长,但复苏过程很可能“缓慢而漫长”。分析指出,他的讲话反映出英国央行重申了对经济的悲观看法,促使短期政府债券收益率大幅下跌,英镑亦大幅走低。
不仅如此,上周公布的美联储褐皮书指出,美国大部分地区经济回稳,而欧洲央行的声明却指出欧洲复苏之路并不平坦,可以看出欧美经济复苏表现已经分出先后。
施罗德投资公司等国外机构的分析报告认为,美国经济复苏出现意外惊喜的可能性比欧洲更大,可以继续吸纳欧洲国债。虽然两年期德国及英国国债与美国国债息差,现已缩窄至2007年10月以来最低,但鉴于欧洲经济复苏逊于美国,他们还是看好欧洲国债。根据美林债券指数,2009年欧洲国债回报可达2.6%,美国国债则亏损3.95%。
此外,利率期货市场交易显示,美联储2010年第二季度加息的可能性超过60%,欧洲央行可能要等到明年第四季度才会加息。至于情况更为糟糕的英国,该国《金融时报》的文章指出,默文·金已向英国财政部特别委员会暗示,可能会效仿瑞典央行引入负利率。
不过,彭博社的调查显示,经济学家预计今年第四季度美国失业率将达10%,而由现在到2010年第二季度期间,估计美国经济增长速度不会超过2.5%,在经济复苏未站稳脚跟的情况下,美联储的加息机会其实不大。(记者张莫 肖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