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野下的"中国信心" 唯一没有出现信任危机的大国

时间:2009-02-24 08:2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2月23日电(记者李柯勇、明金维、唐璐、张旭东)“我们正生活在历史的风口浪尖。”2月初,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说,当前国际社会应对金融危机的决策将重塑一代人的世界。

  面对严峻挑战,基于30年改革开放积累的物质基础,中国政府正确判断形势、及时果断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

  信心、勇气和希望,这是中国向世界传递的信息。 

  “唯一没有出现信贷危机或信任危机的大国”

  2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总额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这份以减税和投资为主要内容的计划,可望在未来两年内保护或创造350万个就业岗位。这是继去年10月7000亿美元金融救援计划后,美国采取的又一轮大规模经济提振行动。

  当前人们最关心三个问题:这些行动对遏制金融危机能起多大作用?金融危机发展最新态势如何?今年能否“见底”?各方面情况表明,前景不容乐观。

  在金融领域,危机的蔓延尚未停止,最新的紧急情况出现在东欧。全球著名信用评级机构穆迪氏投资服务公司17日发布报告说,东欧金融体系风险正在加剧,并可能向西欧扩散。受此影响,东欧国家主要货币对欧元比价纷纷“跳水”。波兰兹罗提跌至5年来新低,捷克克朗探至3年来新低,匈牙利福林则创下有史以来的最低纪录。

  从更广泛的视野看来,金融危机与实体经济衰退已出现“恶性循环”的迹象。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陈志武分析,去年四季度,美国金融业亏损主要是因为金融市场资产重新定价;而今年一季度,金融业受到的负面影响更多会是因为实体经济下滑的反作用,金融企业对实体经济的放贷可能无法收回。美国《华尔街日报》对52位经济学家的最新调查表明,对今年一、二、三季度美国GDP增长的预测,比去年9月时的期望大幅降低了。

  欧元区也尚未逆转经济下滑势头,日本经济则出现了近35年来的最大季度降幅。

  经济学家对“衰退”的定义是,一个国家GDP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负增长。据此,法新社2月12日提出了一份越来越长的衰退经济体名单,其中主要经济体有: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

  基于各种利空因素,1月2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降至0.5%,比该组织去年11月份的预测低1.7个百分点,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低增速。

  面对严峻挑战,世界各主要经济体轮番采取了规模空前的救市措施。2月18日,美国又公布了最高耗资将达2750亿美元的一整套住房救援计划。此前,美国财政部宣布了稳定金融市场的新计划。

  欧元区成员国开始将注意力由金融市场拓展到实体经济,在为金融机构“输血”时着眼于鼓励它们向实体经济部门放贷,以遏制投资萎缩。日本执政党正在着手制定新的追加经济对策。在2009财年的预算案中,日本政府计划发行33万亿日元的国债。

  无论对哪种计划,人们的反应都是喜忧参半,一切都有待于市场检验。在这样的态势之下,中国经济的情况显得格外令人瞩目。

  2008年,中国经济也受到较大冲击:外部需求明显收缩,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城镇失业人员增多,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明显加大。而在“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最困难的一年”中,中国经济仍保持了9%的增长。西方媒体评价,尽管这已是近年来中国经济较低的增长率,却足以令世界“艳羡”。

  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中国今年的经济走势也面临着不确定性。但来自各方面的最新监测数据表明,中国在去年四季度以来出台的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的效应已初步显现。

  在元旦、春节两大节日带动下,1月份中国商品消费亮点突出,全国千家重点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24.5%。同时,文化、旅游、教育、电讯等服务消费收入同比实现明显增长。近期钢材、橡胶、焦炭、铁矿石等生产资料价格也陆续出现回升趋势。年初股市“开门红”也成为中国经济向好的信号。

  里昂证券亚洲公司经济学家安迪·罗思曼上月接受美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提醒人们:“中国是唯一一个没有出现信贷危机或信任危机的大国。”

  “在隧道中看到曙光”

  最近一段时间,国际上关于中国的引人注目的新闻之一是,舆论认为西方七国集团“破天荒”赞赏中国的财政政策。

  2月15日,西方七国集团发表声明,赞赏中国采取的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日本《朝日新闻》评价说,一直对中国施加压力、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七国集团高度赞扬中国的经济刺激措施,“这是极为罕见的”。

  去年以来,中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11月出台扩大国内需求的十项措施,两年内投资总额达4万亿元,此后逐渐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国际舆论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

  去年11月底,英国《金融时报》发表评论说:“内外交困之时,北京的反应比大多数国家都要快。”

  很多人对中国的经济刺激计划寄予了厚望。去年末,美国《华尔街日报》说:“总体来讲,中国的经济刺激计划对世界来说是个好消息。这意味着未来会有一个不断扩大的消费市场在等待着我们。”

  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了解到,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第一批1000亿元中央新增投资计划和投资预算在2008年12月18日前全部下达,目前已在各地具体实施。第二批1300亿元的中央投资,从项目到资金春节前也已完全到位。从中央到地方,从民生工程到基础设施建设,从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到自主创新、产业结构调整,中央下达的投资正在各个领域发挥作用。

  此外,国家陆续出台的产业振兴规划,既着眼于解决工业企业当前存在的困难,又致力于产业的长远发展。

  在国家刺激经济计划的推动和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背景下,今年1月份人民币贷款达到1.62万亿元,同比多增8141亿元,这一数字创出我国月度新增贷款的历史新高。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表示,从中国的居民资产负债表、企业资产负债表、金融业资产负债表、政府资产负债表可以判断出,当前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

  里昂证券亚洲公司专家戴维·墨菲最近在一篇报告中说:“中国政府以连贯方式采取行动、组织人民和资源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一直让我惊讶。”

  1月10日出版的英国《经济学家》认为,去年末出台的大型财政刺激计划,将推动中国今年后半年的增长。该刊认为:“由于债务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政府拥有足够多的余地推动消费。而且如果中国不得不更多地依赖国内需求,这将帮助使其转向更加持续的发展道路。”

  美国财政部前副部长罗杰·奥尔特曼在美国《外交》双月刊2009年1/2月一期撰文分析:“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在衰退,出口市场疲软,总体增长必定将放慢。不过,在这场全球危机中,该国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其外汇储备接近2万亿美元,成为全世界流动性最充沛的国家。”

  日本野村资本市场研究所高级教授关志雄提出,尽管受国际经济减速的影响,中国的出口陷入停滞,但在经济刺激政策拉动内需的效果支撑下,2009年经济增长率将有望超过8%。他的依据有三:一是相对日本,中国对美国出口依存度并没有看上去的多;二是人民币的升值压力正在减小;三是即使在财政层面,中国也有余力动用减税和扩大支出等手段刺激经济。

  身处全球金融动荡的大背景下,人们注意到了中国政府对经济前景的审慎姿态。2月1日,《金融时报》在对温家宝总理的专访中写道:“他表示……成功或失败将取决于实施这些措施的速度和力度。”但是安迪·罗思曼说:“可以有把握地说,没人担心中国政府解决问题的能力。”

  尽管中国经济短期内仍然存在种种隐忧,但路透社年初在积极评价了中国经济刺激计划的效果后这样表达观感:“我们这次在隧道中看到的曙光,不再是来自下一班列车的灯泡,而是真正从隧道出口照射进来的光芒。”

  “无可辩驳地为稳定全球经济做出贡献”

  美国财政部最新披露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显示,去年末,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量达到6962亿美元,居各国持有美国国债总量首位,比排名第二的日本多出近1200亿美元。

  英国《卫报》2月13日一篇文章认为:“中国公民为美国的信贷消费繁荣提供了资金,换言之,中国政府通过购买大量美国国库券使美国维持着巨额经常项目逆差。假如中国停止这么做,美元价格就将暴跌,随后将发生席卷全球的贸易战。”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加深,人们日益认识到中国对于全球经济的重要性。近期联合国发布的《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显示,2008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到22%,今年将进一步增至50%。由于这样的份额,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增加对外投资、扩大内需和进口、与其他国家携手应对危机,这些都对世界经济增长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为什么中国正常运转?”美国《新闻周刊》1月19日发表的一篇文章这样设问。文章认为:“中国是今年唯一可能增长明显的国家,因为它是唯一常常打破经济教科书种种规则的国家。”中国没有像其他五大经济体那么快地放慢速度,原因在于“中国有能力做经济学家在正常时期嘲笑的事情:中国限制银行部门的外国投资,没有接受种种新奇的金融创新——这些创新正是引发全球信贷危机的关键。”

  接受《新闻周刊》采访时,摩根斯坦利亚洲负责人斯蒂芬·罗奇说:“我们看到的是,在经济困难时期,中国的指挥和控制体系实际上比其他市场经济体系更有效。”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的表现,引起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思考,大家开始反思现行经济发展模式,而中国的发展经验带给人们许多启示。

  1月30日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发表文章说:“必须强调的是中国政府干预能力的积极意义,它产生的好的效果是保证了对自身金融市场的控制”,“与其他国家使用的复杂的投资工具保持住了一定距离,这使它能够更好地规避危机。之前备受指责的国家干预现在被视为一种纠正市场失控的必不可少的机制,甚至一些西方国家也这样认为”。

  战胜国际金融危机这场全球性挑战,要靠信心、合作和责任。国际社会已经认识到建立公正、合理、健康、稳定的世界经济新秩序的深远意义。在发达国家纷纷陷入经济衰退之时,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成为尽早复苏全球经济的重要希望所在和信心来源。

  法国《费加罗报》认为,中国庞大的复兴计划让市场放心,“从而无可辩驳地为稳定全球经济做出贡献。”

  人们当然清楚,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期望中国引领世界走出危机是不现实的。正如上个月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兼驻北京首席代表杜大伟对西班牙《国家报》所言:“中国无法取代美国成为拉动世界经济需求的引擎,它还是一个较穷的国家。”

  然而,这一点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中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有利于提振对世界经济增长的信心,有利于减缓国际金融危机扩散蔓延趋势,有利于增加中国的进口和对外投资,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给其他国家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和就业机会。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台湾新闻 两岸新闻

编辑:阳艳萍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