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胡锦涛重要讲话是30年对台工作的精辟总结

时间:2009-01-07 08:4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30年对台工作的精辟总结

——学习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就“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问题,发表了“六点意见”。“六点意见”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战略高度,对30年来对台工作实践、成果和经验,进行了全面、精辟和深入的总结。

  (一)已经形成与时俱进的对台方针政策

  60年来,大陆从民族根本利益和国家发展战略全局出发,根据两岸关系的不同阶段,提出相适应的对台政策。胡锦涛在讲话中,全面论述了不同阶段的大陆对台政策的核心思想和重大意义。

  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毛泽东根据国内经济恢复期结束、开始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到来,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了“一纲四目”为主要内容的关于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并且从政治层面就开展对台工作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特别是从70年代起打开了外交局面,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较好的国际环境。

  第二阶段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后,如何落实这一历史文献提出的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尊重和保护台湾同胞权益、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举行结束军事对峙商谈和开展“通航通邮通商”及“探亲、旅游以及学术、文化与体育交流”等重要思想,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根据这一构想,迎来了两岸交流的第一个高潮,实现了第一次“汪辜会谈”。

  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台湾形势出现重大变化,李登辉借助“宪政改革”开始推行“实质台独”,干扰两岸交流和对话。面对这一新情势,如何一方面与李登辉为首的“台独”势力进行坚决斗争,一方面继续进行两岸交流,继续发展两岸关系,江泽民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丰富和发展了对台方针政策。

  第四阶段是本世纪初起,针对如何结束“台独政权”和制止“法理台独”、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等问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以“四点意见”和《反分裂国家法》为核心的一系列新主张新举措。“六点意见”更是站在历史新起点,集中体现了时代精神,继承和发展了对台方针政策,构建起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战略架构。

  (二)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果

  30年来,按照《告台湾同胞书》的设想,在对台政策的正确指导下,经过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两岸关系和交流取得了巨大成就。

  第一,“三通”迈出历史性步伐。《告台湾同胞书》提出“通航通邮”和“进行经济交流”(即“三通”)后,从1979年的两岸7000万美元贸易额、台商零投资大陆起步,截至2008年底,两岸贸易达到8600亿美元,台湾方面顺差超过5500多亿美元,台商投资大陆达到77500家,到位资金超过480亿美元。近年来,大陆一直是台湾的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和第一大出口市场。2008年7月以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和两岸海上空中直接交流相继实施,“三通”迈出历史性步伐。“两岸同胞加强彼此交流、增进相互了解、深化互利合作、扩大共同利益,是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第二,两岸“四流”成果非凡。进行两岸“探亲、旅游以及学术、文化与体育交流”(简称“四流”)是《告台湾同胞书》的重要思想。自1987年底开始冲破两岸同胞长期隔绝状态后,截至2008年10月,台湾到大陆的同胞达5074万人次,大陆民众往来台湾累计达到185万人次,两岸文化、教育、科技、体育社会等各方面交流不断扩大,相互了解不断增加。“两岸同胞往来之频繁、经济联系之密切、文化交流之活跃、共同利益之广泛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说,两岸“四流”已经遍及各个地区和绝大部分领域,从上到下已经形成完整的交流体系。

  第三,两会对话实现制度化。为实现《告台湾同胞书》提出的通过“商谈”结束两岸对峙的目标,大陆努力推动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进行两岸协商谈判。两会商谈是一个平台,1993年4月举行的“汪辜会谈”,迈出了两岸关系的历史性一步。2008年6月两会对话恢复,11月海协会会长陈云林率团成功访问台湾,掀开了新的一页。国共论坛是一个平台,自2005年4月起,国共两党领导人发表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指明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至今已经举行四届国共论坛,取得一系列共识和成果。

  第四,国际间一个中国的认知格局越来越巩固。《告台湾同胞书》发表的当天,中国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表明中国改革开放和落实《告台湾同胞书》、启动两岸关系的国际环境越来越好。自20世纪90年代前期开始,李登辉当局、陈水扁当局在国际间疯狂进行分裂中国的活动,正是在与“台独”的较量中,“中国人民维护台海和平、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事业日益赢得国际社会理解和支持”,国际间一个中国认知格局越来越稳固,“台独”的市场越来越萎缩。

  (三)已经形成发展两岸关系的基本经验

  “六点意见”通过30年两岸关系的实践,认真总结了制止“台独”挑衅、越过各种风雨坎坷、推动“三通”“四流”的宝贵经验。

  第一,做到“三个坚持”。面对错综复杂的两岸关系形势,做好反击“台独”挑衅、推动两岸交流、促进和平发展工作,最重要的是,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八项主张”和“四点意见”。两岸关系的演变规律、两岸交流的客观实践告诉人们,“三个坚持”是确保两岸关系方向、主导两岸关系演变、推动两岸交流发展的政治保障。我们要从两岸关系实际出发,认识和掌握两岸关系的发展规律,与时俱进,集中体现出大视野大格局大胸怀、新思维新举措新战略和造就两岸大交流大发展大合作大融合的新态势。

  第二,大陆加快发展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经济基础。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的时候,正是祖国大陆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加快了中国的发展。胡锦涛指出,3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祖国大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巨大进步,是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雄厚基础和可靠保障,决定了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和发展方向。

  第三,中国人的事必须由中国人自己办。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如何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部事务。观察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两岸同胞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做法。正如胡锦涛指出的那样,两岸关系30年的历程,表明“海峡两岸中国人有能力、有智慧把两岸关系的前途掌握在自己手中,通过交流合作增进感情融合、增加共同利益,通过协商谈判积累共识、减少分歧,循序渐进解决问题。” 

  第四,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需要。“台独”的猖獗活动,一方面固然有阻挠两岸交流和破坏两岸关系的作用,一方面正好也是台湾社会认识“台独”的过程。“台独”分裂活动违背两岸同胞共同利益,损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拂逆中国发展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是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威胁,必然遭到两岸同胞共同反对。两岸关系和台湾社会实践表明,“台独”不得人心,注定要失败。

  30年两岸关系取得的历史性成果,与上述两岸关系的实践和经验是分不开的。更为重要的是,也为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前景作了充分的理论、政治和政策准备,也在上述实践和经验基础上形成了“六点意见”。

  (作者刘红 系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编辑:阳艳萍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