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福州海峡两岸首届合唱节:茉莉花开香飘两岸

时间:2008-10-24 08:2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十月榕城,秋高气爽,丹桂飘香。海峡两岸歌唱爱好者的放歌热情在这里点燃。

  10月17日至20日,来自海峡两岸的22个顶级合唱团汇聚福州,参加由中国音乐家协会,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州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放歌海西”——中国福州海峡两岸首届合唱节。

  合唱节设金茉莉奖、银茉莉奖、铜茉莉奖。茉莉芬芳,香飘四溢。

  “原来合唱还可以这样唱”

  在参加海峡两岸首届合唱节的22个团队中,来自宝岛台湾的4个合唱团——台北艺术家合唱团、基隆雨韵合唱团、花莲县合唱团、金门县合唱团格外引人注目。无论是演出服饰,还是演唱风格,他们都让观众眼前一亮。

  台北艺术家合唱团在演唱中融入歌剧咏叹调的元素,用分角色叙述故事的方式演唱歌曲,同时还伴有口技、人物模仿,不时有演员从怀里变戏法似地掏出彩绸、扇子舞动开来,表演惟妙惟肖,有时令人捧腹。他们随兴、自然的演唱风格让观众不禁赞叹:“原来合唱还可以这样唱!”

  花莲县合唱团的团员扎着头巾,身着高山族传统服饰,赤着脚在舞台上亮相。演唱时,演员们不时变换着吹号角、双手向天伸展等动作,脚丫整齐地跺着地板,原生态之风扑面而来。

  基隆雨韵合唱团为榕城观众带来了原汁原味的客家山歌,金门县合唱团则用闽南方言演绎民歌《丢丢仔》。这些,让不少熟悉这些方言的观众备感亲切。

  20日上午,来自台湾的4支合唱队伍走进金牛山公园,参加海峡两岸合唱团“心连心”活动,与福州人民同唱一首歌,共叙两岸情。 

  在展演、比赛间隙,台北艺术家合唱团还来到于山九日台音乐厅,为福州市数百名激情广场合唱团的骨干上了一堂公开排练课。全体演员全身心投入,不厌其烦地跟随着指挥,从音准、语言、情感表达、肢体动作等各个方面展示合唱技巧,分享音乐魅力。

  对此,中国音协合唱联盟副主席、国家一级指挥高伟感慨地说:“大凡著名的合唱团,他们的排练都是不公开的。这次我们要感谢台北艺术家合唱团,他们为我们做了一次无私的奉献,这些都源于海峡两岸的骨肉亲情。”

  台北艺术家合唱团总监郭孟雍认为,在放歌中感觉到彼此之间的感动,由感动生发出更多的互动,这是他们参加海峡两岸首届合唱节的重要收获。

  打造两岸文化品牌

  合唱节赛场内外,多支来自海峡西岸的优秀合唱团队同样演绎着精彩。他们为共同打造两岸文化交流品牌,投入地训练,激情地演唱。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合唱团的成员是学院音乐系的学生,都是“科班出身”。得知将参加合唱节后,他们便开始“魔鬼式”训练,参赛的56名团员很快进入比赛状态,每次排练都长达五六个小时。

  浙江温州市文联爱乐女声合唱团创建于2005年,是业余合唱团。49名参赛团员来自各行各业。她们白天要工作,排练只能在晚上进行。为了参加本届合唱节,团员们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状态。合唱团指挥邹跃飞说,他们一行到温泉公园参观时,被活跃在那里的数支群众合唱队所感动。

  厦门合唱团是今年初刚组建的“年轻团队”。团员们来自厦门大学音乐系和厦门市各行各业。为了参加海峡两岸首届合唱节,他们进行了一个多月近似封闭的训练。领队杨镇告诉记者,早就听说福州的群众合唱活动非常红火,这次亲临现场观摩,果然名不虚传。他认为,厦门和福州都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完全可以在这方面加强沟通,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福州派出2支成人合唱队和1支少儿合唱队参赛。福州市小茉莉艺术团合唱团的小团员们身着以茉莉花为主色调的服装上场,用美妙的童声演绎了福州语歌曲《三月三,青麦蒜》。福州合唱团的表现得到了吴雁泽等评委的充分肯定。

  来自海峡西岸的演唱精英们表示,海峡两岸合唱节可以成为两岸人民增进交流的又一文化品牌,我们应该共同为打造这一品牌付出更多的努力。

  激情广场绽放榕城之美

  20日晚,在福州市体育馆进行的闭幕式颁奖仪式合唱音乐会上,中国音乐家协会授予福州“中国音协合唱基地”牌匾。中国音协给一个城市颁授“合唱基地”牌匾,这还是第一次。

  福州能够获此殊荣,得益于声名远播的激情广场。今年2月,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徐沛东率中国音乐家协会“金钟奖”艺术团到福州慰问演出。在温泉公园,他目睹了群众合唱活动的火热景象后,当即表示要在福州建立合唱培训基地,进一步推动福州合唱事业的发展,更好地发挥中国音协在基层音乐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徐沛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福州有非常好的群众文化基础,有非常坚实的合唱基础。我看过几次福州的激情广场,群众自发的合唱活动非常红火,对良好风尚的弘扬及和谐社会的构建能起到推动作用。我认为,这应该是中国音乐界的一个亮点。”(本报记者 章文秀)

编辑:阳艳萍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