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需要注入新的理论内涵

时间:2010-09-01 11:54   来源:全国台湾研究会

 

  资料图片:全国台湾研究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研究员周志怀。(图片来源:中国台湾网)

 

  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对台工作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全民族的团结、和谐、昌盛”。这一讲话站在中华民族的高度,十分突出地揭示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实现全民族团结、和谐、昌盛的内在联系。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有句名言:“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于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积极倡导两岸关系实现和谐发展,努力探讨两岸关系和谐发展的具体路径,是丰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内涵的需要,也是对台研究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2009年3月,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在接受央视记者专访时提出,要进一步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就必须“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注入新的重要内涵”。笔者认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需要注入的新的内涵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实践内涵,一是理论内涵。从可供操作的实践内涵看,我们已相继提出很多新课题,譬如:大力加强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商签文教协议;两会协商由经济性议题扩展到共同打击犯罪及开展司法互助等社会性议题;通过两岸协商,以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来逐步探讨政治和军事等敏感问题等等。这些议题重在解决两岸交流交往所产生的重大实践问题,对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另一方面,我们更要注重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注入新的理论内涵,使和平发展新局得以巩固与持续。和谐发展既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与动力,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过程中,加强对和谐发展这一重要理论问题的研究,将会使和平发展的理论内涵更加充实和丰富。

  和谐发展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过程与目标的相互统一。对于和谐发展,当然会有人提出质疑,在结构性矛盾并未解决的情况下,两岸能够达成和谐发展吗?如果“台独”政党重新执政,和平都难以保证,还能侈谈和谐吗?本文当然应该回答这些问题。首先,和谐发展不仅是我们要争取实现的重要目标,同时更要通过追求目标的过程,强化与确保两岸关系的持续和平发展。也就是说,在现阶段,强化过程应该重于目标追求,过程对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要用和谐发展的方式争取达成一种现实目标,通过不断累积而取得阶段性成果。追求和谐发展的过程,既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逐步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过程。其次,和谐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无论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还是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或国际关系发展史看,都没有绝对的和谐。即使达成一定程度的和谐,但大多也是有一定时间跨度的和谐。因此,即使两岸关系能够实现某种状态下的和谐发展,也只是一个动态而非常态式的发展状态。第三、“台独”分裂势力存在于台湾社会将是一个长期现象,政党轮替也会成为岛内政治发展的常态,但我们并不能因为民进党可能重新执政就放弃对目标的追求。两岸关系的和谐发展与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都有可能出现反复。如果“台独”政党重新执政,两岸矛盾性质发生变化,和谐发展也会自然随之中止。也就是说,只有在对抗性矛盾居于次要地位时,两岸的和谐发展才有可能达成。这与历史的螺旋式发展进程并不矛盾。第四、和谐发展是一渐进的历史过程,也是一项涉及两岸经济、文化、社会与政治的系统工程,并非一蹴而就。

 


编辑:李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