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总统”参选人谢长廷的两岸财经政策,最近终于有了较为清晰的轮廓;令人意外的是,他选了“资本”这个涉入经济核心的敏感议题为切入点,而数日后“行政院”也有限度开放台湾基金投资大陆股票,一时之间似燃起了两岸资本管制政策开放有望的话题。台湾《联合报》今天刊载社论指出,值此全球经济大打资本输出战之际,各国都在思索如何化财富为影响力,台湾对大陆的资本进出管理政策也早该与时俱进,并且要有全球化视野。
资本是相对于贸易经常性收支的资金,通常概分为取得经营权的策略性投资及纯收益报酬的财务性投资。但无论是何者,在“行政院”开放台湾基金投资陆股之前,当局都是采原则禁止、例外许可的政策态度。亦即台湾资金不可以购买陆股,到大陆投资设厂也设下不得踰越净值四成的上限,另再加上产业别的限制;至于大陆资金来台,尽管“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早在四年前就修正开放陆资来台,但除了可在一定条件下购买房地产等少数情况外,目前仍是不能买股票,也不能进行投资。
社论说,这样的两岸资本管理政策早就饱受批评,在经济全球化促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跨境流动下,此种层层设限的政策也愈来愈不具可行性。事实上,在一层层的转投资设计下,无论是有心或无意,外资、陆资、台资已是难解难分;近年在中国大陆经济以两位数快速成长的扩张下,无论是基于抢攻大陆市场商机的投资需求,或是中国大陆对世界市场的输出,已从玩具、成衣、计算机等产品进化到更具攻击力的资金,致让当局现行的对大陆资本管制禁令,不时要面对个案冲撞的挑战。上周宣判无罪的联电协助和舰建厂案不过是其中一例,陆资登堂入台案例亦俯拾皆是。
例如大陆四大国有银行之一的建设银行,其旗下基金就持有逾一成台股,台湾最大民营企业鸿海还是该基金主要投资标的之一;再如彼岸排名第一的国有银行工商银行,近来大手笔投资南非最大银行五十五亿美元,不仅创下中国大陆对外投资的最高纪录,还成为这家南非银行在台分行的大股东;除此之外,最近才成立但已聚集国际目光的大陆主权财富基金酖酖中国投资公司,更明言要把台湾列入投资范围。这一桩桩的事实摆在眼前,当局对陆资来台政策那里又还有可以闪躲的空间?
因此,社论认为,谢长廷最近提出的两岸财经政策针对资本议题切入,诸如开放中国资本来台投资除民生、“国防”、特有技术及农业科技以外的产业、同意有条件放宽西进投资四成的上限等,算是识时务实的思考;“行政院”开放投信在岛内募集的境外基金,在净资产价值千分之四的限额内投资大陆股票,也总算为台湾民众合法投资大陆开了一扇小小的门。
长期以来,当局将两岸间政治上的对立等同于经济上的对立,因而凡涉及中国大陆的投资资金,无论是出去或进来,多冠以台湾安全之名而要求止步。但是,资金自己会转弯、会找出路,更能累积实质的影响力,当当局一味限制资金流往对岸时,也同时限制了台资的攻击力;相对的,面对外来财富基金的积极性投资,当局目光却仅及于阻挡陆资来台,也可能在产业安全上顾此失彼,守土失方。全球经济结构的价值链正快速向资本优势倾斜,当局的资本管理政策自应扬弃旧思维,以全球化的视野布新局,让台湾的筹码运用能够攻守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