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宋代道教宫观。在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的晋祠内。圣母殿为祠内主要建筑,坐西向东,位于中轴线终端。是为奉祀姜子牙的女儿,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的母亲邑姜所建。创建于北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年一1032年),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重修,是我国宋代建筑的代表作。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黄绿色琉璃瓦剪边,殿高19米。屋顶板覆盖黄绿琉璃瓦剪边,有明代更换的琉璃花脊兽装饰。殿基依山而建,殿身四周设围廊,廊深两间。前檐曩有木雕盘龙柱八根,盘龙鳞爪有力,盘曲自如,工艺精巧。要盘龙柱之制,在隋唐时多见于造像碑神龛倚柱和石塔门的依柱上,而圣母殿的木构盘龙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盘龙柱,也是宋代《营造法式》“副阶周匝”制的实例,殿内采用减柱法,即殿内无柱,梁架露明。
斗拱用材粗大,形制多样,出檐深远。殿四周的柱子微向内倾斜,形成“侧角”,角柱增高,侧角生起,屋檐的弧较大,增强了建筑的稳定和曲线美。殿内有四十二尊宋代彩塑神像,为我国宋塑之佳品。殿前的方形池沼和上面的十字形板桥一鱼沼飞梁,同为北宋建造。沼中立小八角形石柱三十四根,柱头用普柏枋相联,上置斗拱、梁枋,承托桥面,四面以桥连接对岸。桥面呈十字形,东西宽广,南北下斜如翼,桥边设有勾栏围护,桥面铺砖,构造奇巧特殊,为我国桥梁史上仅有之佳作。
殿四周围廊,前廊进深两间,极为宽敞,大殿檐柱侧角升起明显,给人以稳重之感,殿堂结构为单槽式,即有一排内柱,殿四周除前廊外,均为深一间的回廊,构成下檐。殿内外采用“减柱法”,以廊柱和檐柱承托殿顶梁架,扩大了殿内空间。圣母殿基本上遵照了《营造法式》的定制,表现了北宋的建筑风格和审美意识,为我国古建国宝。
殿前廊柱上有木雕盘龙八条,传说为宋代遗物。四周围廊,为人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之一。殿内有宋代彩塑四十三尊,主像为圣母端坐木制神龛内,风头椅是,凤冠蟒袍,神态端庄。侍从手中各有所奉,为宫廷生活写照。殿内的宋代侍女塑像,是晋祠文物中极为珍贵的佳作,它是按照封建社会的宫廷制排列的,是宋代皇室生活的缩影。塑像共44尊,是不同年龄、不同个性的女性形象。她们个个眉目传神,形态潇洒,栩栩如生。是国内规模较大的一座宋代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