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濡ょ姷鍎戦幏锟�4闂佸搫鐗為幏锟�1闂佸搫鍠涢幏锟� 闂佸搫瀚崰鎰耿閿燂拷婵炲瓨绮i幏锟� 闂佸憡鍔栫划灞筋啅閿燂拷婵炴垶鎼幏锟�闂佸搫鐗為幏锟�闂佸憡甯幏锟�闂佹悶鍎婚幏锟�

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深度·幕后

两岸四地同一春 生生不息中国年

2016年02月18日 09:21:00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中国年的香港范儿

  金猴迎春,璀璨香江。作为中国传统民俗与西方潮流文化的交汇点,香港的“年味儿”可不一般。

  除夕年饭 团圆盆菜“好意头”

  根据最传统的新界围村习俗,香港人的除夕团年饭中一定少不了招牌年菜——盆菜,家人亲友围盆而食,取“阖家团圆、满堂吉庆”之意。

  顾名思义,盆菜就是将各种珍贵的食材由下至上层层叠起,放入盆中焖煮而成;盆菜往往荤素搭配,错落有致,最常见的食材包括鲍鱼、海参、冬菇、大虾、鳝干、炆猪肉及萝卜等。杂烩菜式的千滋百味,尽在浓浓的汤汁和饱满的食材中,咬一口下去,“年味儿”四溢。

  已有数百年历史的盆菜,如今走出了围村,成为香港喜庆节日中频频出现的“常客”。盛载的器具从木盆演变为金属盆、陶瓷盆,盆菜的吃法和口味也给人带来重重惊喜。兼享盆菜美味和涮锅乐趣的“盆菜火锅”成为中老年人的新宠,和风口味、咖喱口味甚至意式辣盆菜更惹得年轻人蜂拥而至、一尝鲜美。

  除盆菜之外,团年饭的餐桌上也往往配有几款“点睛”的吉祥小菜,其中最有名的发菜蚝豉是将发菜和牡蛎干一同焖煮,讨“发财、好市”的彩头。餐后甜品年糕则象征“年年高升”,不少港人还在传统的糖年糕中加入椰汁、红豆馅、芋头等,让“年味儿”更潮。

  初一“拜拜” “逗利是”送祝福

  香港人常年受西方文化熏陶,骨子里却依然笃信风水、签运。因此大年初一子夜时分到寺庙“抢头香”,成为香港贺岁必不可少的习俗之一。

  以“有求必应、签文灵验”闻名的黄大仙祠是香港最著名的庙宇,崇奉儒、释、道三教,常年香火鼎盛。这不,踏入猴年的钟声还未敲响,黄大仙祠门口早已挤满了数千名善信,争相在吉时“上头炷香”,寓意“抢头彩”。

  排队入场的市民和游客大多手持鲜花、风车及香束,依次在大殿神像前叩首祈福、诚心许愿,期望猴年“时来运转”。而仙祠一角的月老神像前,桃花树繁茂绽放,不少年轻人在树上系上红绳,祈福新的一年“桃花运到”。

  除了晨早“拜拜”,年初一也是拜年讨红包的“吉时”。在香港,讨红包俗称“逗利是”,小朋友可以问长辈讨“压岁利是”,员工可以问老板讨“开工利是”,连没结婚的也可以问已婚的同辈讨要“利是”。

  相比之下,香港人的红包普遍“薄”些,一封10元(港币,下同)、20元或50元,面额虽小,但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利是”的本意更在于祝福。

  初二初三 全城同享中国年

  每年的香港春节都有几项“全城同乐”的保留节目,吸引市民和各地游客共享“中国年”的欢乐气氛。

  年初二晚的烟花汇演,照亮了维多利亚港两岸翘首以待的人群,23888枚靓丽的烟花弹,为不能亲自放鞭炮的观众一圆心愿。在历时23分钟的表演中,逾百枚“猴子笑脸”烟花全球首发,欢呼声和相机快门声不绝于耳。

  谢幕时,长达30秒的密集式烟花“银冠”“锦冠”燃亮了香港上空,不少市民互道祝福,在礼炮声中许下新年愿望。

  年初三的新年赛马日,也是一个历史悠久、极受欢迎的传统,到沙田马场“行大运”、热热闹闹贺新岁,已成为不少市民的过年指定活动。而这一天又称为“赤口”,不宜拜年,所以还有不少市民会到车公庙转动风车,祈福新年风调雨顺。 (记者 陈然)

[责任编辑:张洁]

相关内容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